技术拥抱智能“配”网 续航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 )


数字化中低压配电是配网智慧升级的基础之一
作为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和升级的基础 , 中低压配电设备在智能配电网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尹忠东教授认为 , 完成中低压配电设备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 在共享数据平台上 , 实现其应用、分析与服务等方面的高级应用 , 对实现配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
“中低压配电设备是电网系统中涉及面广的基础设备 , 是电力系统中作为主电网沟通用户的桥梁 , 而要建设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电网 , 离不开实时高速双向的通信技术、组网技术以及先进的参数量测感知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出 , 拥有数字化属性和功能的中低压配电设备是智能配网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之一 。 ”尹忠东教授说 。 随着配电系统规模越来越大 , 电气设备数量及复杂程度正急剧增加 , 典型行业的能效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 如: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电能质量、电气设备间互相通信、不同管理系统及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和全生命周期监控与管理 , 等等 。 解决这些问题 , 需要采用中低压配电系统应用智能化集成系统技术 , 对系统内各用能设备的能耗信息予以采集、分析、诊断、维护、控制及优化管理 , 通过设备互通互联、信息共享形成具有实时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能效综合职能管理功能的系统 。
作为中低压配电领域的专家 , 施耐德电气认为 , 未来将有数以百万计的数字化智能配电设备 , 包括智能仪表、线路传感器和有载分接开关等会被应用在包括电网、交通、工厂和石油石化等领域在内的大型基础设施中 , 因此 , 数据量也将呈现爆发式的指数级增长 , 并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 通过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 将成为实现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互联互通且可持续电能配送及使用的关键 。 近年来 , 施耐德电气不断升级其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 , 利用电网及配电两大子架构 , 从硬件、软件及数据方面 , 融合更多互联互通的产品 , 更专业的边缘控制软件 , 以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顾问服务 , 加速革新 , 实现设备连接、系统架构、应用场景的全面覆盖 , 形成独特的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 。
技术创新“重构”智能配电
智能配电网不是一项局部的技术 , 也不是对传统配网的简单改进与提高 , 需要通过不断将各种创新配电技术进行有机集成与融合 , 使系统的性能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 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配网建设领域 , 积极、激励的政策往往成为推动行业进步 , 带动技术创新 , 加速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编辑看点:数字化推动高效可持续 , 助力“新基建”腾飞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配电网 , 需要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和思维的转变 , 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 我们看到 , 施耐德电气正在加速以高效可持续为目标 , 以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的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为核心 , 以构建更加完善的行业生态圈为依托 ,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机 。
近年来 , 施耐德电气不断升级其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 , 利用电网及配电两大子架构 , 从硬件、软件及数据方面 , 融合更多互联互通的产品 , 更专业的边缘控制软件 , 以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顾问服务 , 加速革新 , 实现设备连接、系统架构、应用场景的全面覆盖 , 形成独特的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 , 通过对实时数据的采集 , 对中低压配电系统状态进行监测 , 分析与优化 , 可高度保障从400V到35kV配网系统的安全可靠 , 为全业务、全网络、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持 , 实现中低压终端泛在接入、全息状态感知、故障精准判断和快速自愈 , 从而全面优化能源效率管理、电能质量管理、电气资产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 从全生命周期阶段加速行业转型升级及用户的业务创新 。
而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之上 , 施耐德电气在绿色可持续方面可谓独树一帜 , 并已有所建树 。 施耐德电气于2019年推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无六氟化硫技术”中压电气设备的绝缘技术 , 该技术革命性地将干燥空气绝缘和并联真空开断技术结合起来 , 2020年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应用“无六氟化硫”技术的中压充气柜GM AirSeT , 以及中压环网柜RM AirSeT和SM AirSeT , 以干燥空气替代温室气体作为绝缘气体 , 结合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改变 , 不但将继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 更将大幅降低碳排放 , 为卓越的健康与安全设定新的标准 。 相信这些举措也将实现施耐德电气对配网领域的再一次“重构” , 带来更高等级的节能增效水平 , 促进高效可持续发展 , 并为最终用户提供更佳的用电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