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泰控股涨价+并购,快递圈“地震级”交易,市占有率69%,从此独步江湖?


丰巢“空降”一则收费标准
将自己卷入了漩涡之中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
快递圈又迎来一项“地震级”交易
丰巢收购速递易的消息再度引发关注
三泰控股涨价+并购,快递圈“地震级”交易,市占有率69%,从此独步江湖?
本文插图
头部整合垄断加剧
5月5日 , 顺丰控股发布公告宣布 , 丰巢拟与中邮智递(中邮速递易运营主体)进行股权重组 , 交易完成后 , 中邮智递原股东中邮资本、三泰控股将合计持有丰巢28.68%股权 , 中邮智递成为丰巢全资子公司运营 。
这意味着 , 丰巢将并购中邮速递易 , 作为快递柜两大头部企业 , 此次整合似乎意味着相关市场的垄断加剧 , 标志着智能快件箱市场格局由“两强争霸”正式变为“一家独大” 。
双方为何在此时选择重组?
5月6日 , 天风证券交运姜明团队发文指出 , “丰巢与中邮速递易分别为当前市占率最高的快递柜运营商 , 截至2020年3月31日 , 丰巢目前投入约178000个快递柜 , 柜机占比约44%;中邮速递易占比约25% 。 收购后丰巢市占率将达69% 。 从网络效应来看 , 丰巢在一二线城市市占率更高 , 一线城市市占率超过70% , 中邮速递易在低线城市网络更强 , 因此本次丰巢完成收购之后 , 丰巢网络效应有望进一步增强 , 将实现高中低线城市的全面覆盖 。 ”
此外 , 一位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分析指出 , “丰巢与中邮合作 , 双方可以实现大数据接口的互通” 。 一位丰巢相关人士 , 其回复称 , “截至到目前 , 通过智能柜进行交付的快递件量约占全国总快递件量的10.5% , 行业可挖掘的市场空间广阔 , 双方整合之后 , 可实现成本结构、网络规划、资源共享的优化与协同 , 进一步打造场景化、多元化、标准化的末端服务 , 为最后一公里提供成本与效率更优的解决方案 。 此次重组后双方将致力于深耕快递最后一公里经营 , 共同为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 。 ”
不过 , 目前来看 , 丰巢开曼和中邮智递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
据顺丰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20年1-3月 , 丰巢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亏损约2.45亿元 , 而去年同期亏损约为7.81亿元 。 中邮智递2020年1-3月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亏损约1.59亿元 , 而去年同期亏损约5.17亿元 。
这一系列动作很难不让人回想起四年前速递易的收费事件 。 2016年“双11”后 , 速递易因“超时4小时收费1元”成为众矢之的 。 11天后 , 新政戛然而止 。 之后 , 速递易将4小时改为24小时 。
试水收费的背后 , 是其营收下滑的焦虑 , 据其母公司三泰控股的财报数据 , 2016年速递易营收同比下降27.1% , 毛利率跌至11.7% 。 2017年 , 三泰控股出售速递易股权才扭转盈亏 。
而获得四轮融资共55亿元的丰巢 , 则在2017-2019年以约40%的增速在全国铺设智能柜 。 而按照丰巢于2019年给出的数据 , 其在全国已经拥有超15万个智能柜网点 。 意味着丰巢占据37%以上的市场份额 。
据官方统计 , 目前 , 丰巢已经为全国110余城市、超过2亿的用户提供无接触的交付服务 , 一线城市的市占率超过70% , 与得到中国邮政、菜鸟等注资的另一智能快递柜企业中邮速递易、以及菜鸟自身的自提柜 , 共同占据快递柜领域主要份额 。
如今 , 两大快递柜头部企业的整合似乎将带来垄断的加剧 , 收费成为大势所趋 。 而在快递专业人士徐勇看来 , 丰巢收取延期费用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亏损的局面 , “没有盈利模式的企业是难以持续的” 。
快递柜连年亏损 , 循环何解
从三泰控股披露的历史数据来看 , 快递柜业务投入的成本较为可观 。 2016年 , 速递易网点数达15万个 , 全年投递量4.4亿 , 折旧及运营成本分别为1.19亿元和7890万元 。 市场、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占据总营收的71% 。 在2014-2016年速递易网点扩张期间 , 三泰控股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高达32.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