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化政策充满戏剧性培养人才却不知重用人才

元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公元1206年统一草原各部建立的蒙古国。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很快就攻陷了西辽、西夏等政权,形成了一个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但元代文学的大幕却依旧还未正式拉开,时间来到公元1234年元军攻破蔡州,金被元朝消灭。相较于元,金人的文学发展要好上不少,元代文学的发展才正式进入了快车道。积极培养人才却不启用人才,且书院的建设上坚持的是数量而非质量,利用行省的官员来形成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这样的制度本来就是一个冲突的产物,怎么会是有效的呢?但这却侧面发展了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发展,也算是误打误撞。一、元代的文化融合1.元朝的都城位置公元1260年忽必烈“中统”即位,开始了他宏伟的一生。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取自《易经》之中,意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可奇怪的是元朝都城定在大都(今北京),要知道国都是一个国家权力的象征城市。
元代文化政策充满戏剧性培养人才却不知重用人才
文章插图
或取自《吕氏春秋》“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不得不说在权力的传承上,帝王们都还是有着那么一层“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抓住这些稳固权势的舆论工具。2.元代文化融合的政策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他没有像鲜卑、女真一样主动汉民族化,进行民族大融合,而是坚持蒙古化,这对于他们统治的是极为不利的。在选拔人才的政策上一直坚持着上等人至上的观念,始终秉持四等人制度,这样的观念直到元朝灭亡也还是没有改变。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如此辽阔的疆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
元代文化政策充满戏剧性培养人才却不知重用人才
文章插图
元朝疆域行政图但相较于文化兴盛的汉民族,特别是这样一个庞大拥有上千年历史底蕴的民族,而且还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单纯的从武力上征服,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依据《文献通考·汉程国学》来看:“诸经议疏,绅咸宗师之。既而外事四夷,戎马不息,师徒怠散,盗贼群起,方领矩步之徒亦转死沟壑,经籍湮没於煨烬矣”。文治兴国,武治安邦,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形成后,就应该开始选拔人才来充实国家的人才储备,而儒家的治国理念却正中下怀,是历代和平时期的帝王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在重视儒学方面,元朝的统治者也很是关心。成吉思汗时期,就招募了众多流亡的儒士,如:耶律楚材、元裕之、杨惟中、郭宝玉等人。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下令:“敕上都重建孔子庙”“敕修曲阜宣圣庙”,将因战乱而被掠走的儒士“官赎为民”。对儒士文人采取安抚怀柔之策,其目的在于表示“上达天意,下结民心”,“国家育才待聘风动四方之美”。二、元代的书院1.书院的历史地位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持,而一个国家的进步更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在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来源就是通过书院来培养人才,通过科举制度考试来选拔人才。
元代文化政策充满戏剧性培养人才却不知重用人才
文章插图
历朝历代,书院都是文人治学论道的重要场所。从唐朝的松州书院,到北宋的岳麓书院。书院遍布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书院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了许多治国理政的人才,如:欧阳守正、林登龙、文天祥等。它有着极强的文化宣扬和政治稳固的二重地位,不止是寻求学问的居所,培养人才的地方,还是教化乡民、居士安乐之处。元代书院在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数量增多了两倍不止,而且思想更为活跃。2.元代的书院普及性建设从《文献通考》的记载来看:太极书院为元所修建,之后全国性的兴建书院,可见国家在政策方面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的。依照《元代书院概况》所记载,新建书院143所,恢复65所,改建19所。书院的官学化在宋朝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而到元代时,其主体地位逐渐完善,可以说是顺应经济发展和政治环境的需要,书院在元代正式踏入了以政府为主体地位的官学化道路。
元代文化政策充满戏剧性培养人才却不知重用人才
文章插图
行省制是元朝的一大独创,而元代书院很大的一个举措就是委派各级政府官员作为书院的山长,负责管理书院。中央可以直接由行省管理辖下的地方官员,从这里看来,书院就成了政府的一个下辖机构。形成这样的状况,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元初宋末的民众历经国家灭亡,民族在融合的过程中尚存在许多的罅隙,政府为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加强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其二,元代鼓励书院的发展,尊崇儒学,但它们本身对汉文化和儒学缺乏了解,他们主张的是武力统一,而不是文人治国,加上宽松的文化环境,元代的文化氛围极其浓郁。3.元代书院文人的创作在这一时期,杂剧和散曲是其主要的文学形式,也诞生了许多文学大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仕途不顺的文人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和《感天动地窦娥冤》,白仁甫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的《西华山陈抟高卧》,还有马致远和他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