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每个朝代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大家好,我们的博易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当代学者型画家付爱民,不仅绘画技艺高超,而且博学多识,对各种问题多有令人击节的精彩见解,兹摘取数例如下,供各位朋友参阅。画家付爱民
为什么古时候每个朝代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文章插图
为什么古时候每个朝代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人类的王朝政治史,如果能约至最简?想来,不过就是这样一组矛盾双方的此起彼伏。管理者在施压之前总是会对被管理者发出这样的声音,你们首先应当恪守本分,老老实实地劳动,纳租服役,只要你们先做到这一步,我们自然就会为大家提供越来越好的管理服务;而被管理者呢?在抗压之前,也总是会这样来跟管理者们谈条件,您先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然后我们自然就会做好自己的本分,您想要的,我们都会好好干!站在各自的角度听这些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似乎都很有道理,一时难断孰是孰非。可是一旦双方给出的压力超出了承受力的范围,毁灭性的结果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可这又能怎么办呢?人祸引发灾难之后,双方必须互相指责。这个反复的过程一度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人类还需要合作,矛盾和暴力纷争就被看作是幸福生活不可节省的必要成本。当新的合作组合闪亮登场之后,人们往往会去论谈过去管理集团的问题所在,善意地总结前人的教训。而且新人们往往会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绝不要再重蹈覆辙!在批判前人的时候每一位新人的心理都是安全的,都会善意地语言:“历史将不会重演。”但是在很长时间里,新的王朝和帝国往往又会遭遇性质极其相似的难题,但其实无论形式上如何翻新,本质不离上述这样一组矛盾,周而复始。
为什么古时候每个朝代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文章插图
付爱民工笔人物就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而言,人们逐渐发现在这一组矛盾之间似乎应当存在着一种能够协调彼此双方的力量,让矛盾不再发生起伏,这种力量一度被认为是“德”。古代中国的管理者是士人群体,他们被要求生来就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必须对百姓施以德政;农民们都要谨守耕作劳务之德,工人们要有工匠精神,而商人们则首先要讲诚信……可历史证明,无论是哪一个群体,都能够很快找到无比正当的理由,毫不犹豫地舔破这层窗户纸,撕毁德行操守的脆弱契约。如果真的要细究,须知,自从楚庄王问鼎以来,我国的天下政局就一直都是久乱难治。当初王孙满回答庄王的这句话就是:“周德虽衰,天命未改!”他丝毫不怕袒露出自己那点儿可怜的自尊心。“德”——是一个可操作、可评估的政治物事,我身为周之大夫,知道它已经失效了,可是谁又能和周天子比得了天命正统的名义呢?庄王您再牛?一时半会儿您还达不到足以威胁周天子之天命名义的话……我的建议是,您也就甭问这象征国家威权的九鼎的分量啦!我承认,我们的实力如今不如您,只能处处都让着您楚国。可我们心里都清楚,也请您维持好周天子这最后一点儿颜面,就让我们还能够拥有这最后一项权力象征物的独享之尊吧!它,已经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了。如果“德”果然能解决这个矛盾双方的调停作用?还有没有成本更低的方式呢?“德”的反面又是什么?难道就是暴力?
为什么古时候每个朝代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文章插图
付爱民线描五代时期的军阀安重荣说的相当露骨和直白: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一千多年前陈胜说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什么这些人都会去质疑“种”这个概念呢?那是因为人们始终习惯地认为种是和德挂钩的,也就和有德者所应享有的权力挂钩了。哼!根本就没有什么种!谁都能当!谁能?拥有暴力、破坏力、杀伤力的实力者就能当!安重荣这么说,就意味着他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领悟了其中的真理。当管理者们共同自认为自己领悟到了这个真理之后,政治史、王朝史就会自然演变为战争史。他们大多数都忘了,蓄积这些他们口中说的“兵强马壮”的实力的理由,最开始只是为了能够向被管理者们施放压力而建设的。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兵器成为维护和平最有效的工具,人类开始以维护和平和稳定的理由,在自己的家园、国土中大加杀伐。而其最真实的敌人,并不是被管理者们,往往是其他的管理者群体——结果就是改朝换代。可是王朝更替史早已得出了结论,改朝换代并没有解决真正的矛盾,而只不过是彼此起伏转折的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罢了。在历代知识分子的眼中,某个王朝的“德衰”,就是居间调停矛盾双方的工具不再有力,则德衰必致兵盛!可是暴力从来不能创造属于更多人的盛世。王朝的灭亡是因为社会科学水平还不足以维系社会关系的稳定运行。德治和暴力都不可依赖,唯有制度设计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的成功还需要制度执行来保障,而新一轮的制度设计来解决新生的问题,成为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