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看一看背后的产品哲学


朋友圈里看遍万水千山 , 看一看里解读真实世界 , 社交推荐真是妙不可言 。
微信看一看背后的产品哲学
本文插图
这篇的写作背景是笔者本人被朋友吐槽是个“看一看”狂魔 ,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由于我每天会固定的花一些时间去刷一下看一看 , 看看我的好友们都在看什么和关注什么内容 , 一些比较好的感兴趣的内容我会浮窗留着晚点一起看 , 五个浮窗不够用的话就会转发至我的待看列表(其实就是用面对面建群随便输了个数字建了一个只有我自己的群聊然后置顶命名为待看或者待办) , 然后抽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的阅读 , 高效的获取信息 , 对我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内容疯狂一连串点“在看” 。
所以本“在看”狂魔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我十分喜爱的这个“看一看” 。
【微信看一看背后的产品哲学】 孵化于朋友圈的新场景——看一看
在开始聊之前先问几个问题:

  • 朋友圈于你而言是杀时间还是省时间?
  • 你每天平均刷朋友圈的时间大概是多少?
  • 你有多大概率会打开一篇好友转发在朋友圈的文章?
因为看一看是从朋友圈剥离出来的新场景 , 所以我们就从朋友圈聊起 。 初期朋友圈的定位是使得用户之间可以高效的社交 , 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去了解朋友的近况 , 通过朋友圈的互动去维护关系 。
所以作为工具 , 它的定位是省时间 , 高效社交 。 但由于朋友圈的内容大多是图文类分享 , 属于朋友们碎片化的生活分享 , 因此也逐渐被用户当成了一个杀时间工具 。 使用微信的时候 , 要是没人跟我聊天 , 那就去刷一刷朋友圈看看有啥新消息打发一下时间 。
(不要太惊讶 , 杀时间和省时间的需求经常是矛盾的 , 比如你看剧是为了杀时间 , 但是同时又会需要2倍速看剧去省时间 , 人就是个矛盾的综合体hhh)
公众号的文章内容与朋友圈本身的原创分享相比 , 大多都是长文章 。 碎片化的生活分享可以同时满足用户杀时间和省时间的需求 , 但是公众号文章不能 。 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学习和思考的 , 长文章需要更多精力的投入和更专注的注意力 , 既不能杀时间 , 也不能省时间 , 而是要花时间花精力 。
小龙哥在微信公开课中提到过 , 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 , 他会控制自己的时间 , 随着好友增多 , 朋友圈内容变多 , 并不会提升他们在朋友圈的停留时间 , 也就是说 , 用户不会按照内容多少来分配花多少时间 。
从数据来看 , 从微信第一年发布朋友圈功能来看 , 用户平均在朋友圈花的时间是没有变化过的 , 无论是10个好友 , 100个好友还是1000个好友 , 大家平均刷朋友圈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 。
好友不断增加导致朋友圈内容的溢出和用户刷朋友圈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 微信朋友圈生态对于公众号文章越来越不友好 , 最终导致的就是朋友圈分享的文章被点开的概率越来越低 。
一方面 , 在碎片化内容的冲击下 , 用户抱着杀时间的想法而来 , 就随手看看票圈有没有更新的内容 , 并没有做好阅读一篇长文章的打算 。 因此在看到朋友转发的文章时 , 会本能的选择先看看其他短内容 , 而不是点击链接跳转到一篇长文章 。
另一方面 , 刷朋友圈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 公众号文章需要二次跳转 , 会中断用户刷朋友圈的体验 , 而且一篇文章少说也有一两千字 , 点进去看完文章再回来的话刷朋友圈时间可能就不够了 。
基于好友关系的订阅信息流
因此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看一看诞生了 。 因为公众号文章需要一个阅读场景 , 属于需要用户抱着获取信息的心态而来并且愿意付出一定的空闲时间才能静心阅读的长内容和深度内容 。 因此看一看在朋友圈以外开辟了一个新的阅读场景 , 方便用户分享和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