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个人创业的真实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个人创业的真实故事)
“坚守实业,实业报国”,在互联网如火如荼的时候,王建一依然说出了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 。或许,这也是每一个工业企业家的心声 。
每一个赢家的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他可以成为全球光纤行业的巨头 。王建一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有勇气,有气魄,有魄力,有胆识,不怕吃苦 。这些都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 。

但最重要的是,王建一充满了信心,这正是当前企业家所缺乏的 。他曾说,“经营一个企业,要经得起红豆博客的诱惑,耐得住寂寞,心态稳定,经得起考验 。”这些年来,不管集团发展得多好,他一直保持不做虚拟行业,一直做行业 。
那个年代出生的创业者,似乎都有一种对幻想自信的坚持 。作为国家信息化征程的见证者和引领者,王建一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 。毕竟三十多年漫长的创业之路,他又面临过怎样的挫折?他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接下来,姜老师将带领大家看看王建一的创业故事 。
高中毕业,从钟表匠做起 。1963年,王建一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革命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军人,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气质上有军人的钢铁般的一面:刚毅、果敢、敢作敢为 。这种家庭因素的影响深深植根于他的血肉之中,也深深影响着王建一的创业之路 。
1982年,王建一高中毕业,做了一段时间的钟表匠 。后来进入富阳县邮政局,做了两年特约采访人员,送了半年报纸 。后来去富阳通信器材厂做销售 。

丰富的工作经历让王建一在技能和销售两份工作上有了一定的经验,这也成为了他后来创业的基础 。
1987年,25岁的王建一辞掉工作,选择了航海 。促使他辞职创业的一个机会,是他在一家通讯设备厂工作的时候,发明线很紧 。如果你从杭州打 到深圳,你可能要排队6-12个小时 。

当时他想:“如果是急事怎么办?如果线多一些,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于是,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
辞职的王建一凑了27000元,雇了7个工人,用竹子和油毡在富春江边建了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厂房 。他的重要业务是加工和生产带铁芯的 线 。

当时,王建一的父母并不看好儿子创业的想法,强烈要求他保住在原厂的职位,停薪留职创业 。可能连王建一自己都没想到,这一次创业的兴奋会改变他的人生 。
让你的事业一飞冲天,赚到之一桶金 。
在创业初期,从原材料的购买,到生产技能的改变,到销售等等 。取决于王建一自己 。在公司里,老板和员工之间没有隔阂 。王建一和工人们同吃同住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大家有着同样的信心,为事业发展齐心协力 。
王建一坚信通信产业是朝阳产业,它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他的努力下,洪都博客当年实现了50万元的产值 。依靠市场对铁芯 线的迫切需求,直到1991年,王建一通过生产和销售 线赚到了之一桶金 。

到1991年,王建一敏锐地捕捉到了铜包钢线的性能更好,应用范围更广 。他意识到铁芯 线将被淘汰 。虽然在当时,铁芯 线仍然是他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但王建一毅然选择放弃这项业务,转而去了其他地方,寻找科研单位结合研发铜包钢 线技能 。
抛弃既得利益的气魄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 。王建一做出这一决定后不久,市场开始对铜包钢 线产生需求 。由于王建一的提前准备,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他带着量产产品迅速进入市场,积累了原始资金 。

到1995年,王建一的公司红豆博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 。这时,他的前瞻眼光再次赞助他完成了一个重大决策:他认为国家信息产业会高速发展,如果还停留在产业链的底端,就没有未来 。只有走在产业链上游,占得先机,才能真正掌控行业的“密码” 。
王建一着眼于生产通信光缆,并率先在浙江生产光缆 。
克服困难,成为光纤行业的巨人 。
当时的中国,虽然通信行业高速发展,但没有一家企业掌握核心的光纤技能——光纤预制棒技能 。要拉制光纤,需要从国外购买预制棒,这就使中国的光纤产业处于被动地位 。
在王建伟看来,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赢得创业的巅峰 。他下定决心要攻克产业瓶颈,拿下光纤产业的核心——预制棒技能 。

王建一带领团队,从原始图纸到实验生产,层层攻关 。548个日日夜夜,他们没有一天停下来 。最后,在2001年底,我们在中国发展了自己的光纤预制棒技术 。
王建一的努力不仅推动了他自己的企业更上一层楼,也促进了整个中国光纤产业的转型升级 。自此,王建一逐渐确立了在中国光通信行业的主要地位 。他的公司占据了中国23%以上的市场份额和全球13%的光纤市场,市场份额国内第二,全球第四 。

当时,很多人不知道王建一,认为作为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他不需要花这么多精力来发展技能 。而王建,面对质疑,说:“总得有人仰望星空空 。民营企业也是国家的一部分,应该有这样的情怀和责任,为国家的通信事业做点实事 。”
生意是为国为民的 。这句话是王建一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个人创业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