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大城市的误解 对各个城市的误解


中国人对大城市的误解 对各个城市的误解

文章插图
中国人对大城市的误解 对各个城市的误解

文章插图
上海浦东新区的磁悬浮列车,远处是上海CBD 。/图虫创意
中文互联网有一个永不过时的热议话题——城市 。
稍微在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检索一下,在“最喜欢的城市”“最想生活的城市”“最宜居的城市”等话题下,少则数百个回答,多则数千个回答,有分享、有激辩 。从一线大城市到十八线小城市,中国城市各有拥趸,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城市榜 。
新周刊是最早从人文生活角度持续讨论中国城市的杂志 。1998年,新周刊推出《城市魅力排行榜》,从数百个中国城市中选出17个最具性格魅力的城市进行盘点,包括“最大气的城市北京”“最市民化的城市武汉”“最悠闲的城市成都”“最火爆的城市重庆”等,许多城市画像至今适用 。
中国人对大城市的误解 对各个城市的误解

文章插图
《新周刊》历年部分城市专题 。
这期专题也指出了此后20多年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人如何认识城市,新周刊如何观察城市:
“中国城市的个性是中国人文化气质和心理特征的最为鲜明直接的表现形式,用感性的眼光打量中国的城市、从文化的视角来感悟中国的城市,就如同走进了中国人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意味深长又妙趣横生 。”
最早集中反映这一文化现象的,是2000年的封面报道《第四城》,新周刊将成都解读为中国的“第四城”,引爆了人们对一线城市排位以及成渝双城记的讨论 。大约从这时开始,“城市”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显学,所有人都在谈论它
中国人对大城市的误解 对各个城市的误解

文章插图
成都生活气息浓厚,被称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图虫视觉
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人南下打工涌入各大城市,城市生活深刻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命体验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当年的新周刊用一期专题《城市复兴》宣布:“城市世纪到了!”六年后,全球城市人口比例首次突破50%,超过33亿人进入了城市生活 。到2012年,中国城市人口也超过农村人口;2020年,这一比例迈过了6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我们不是在城市,就是在通往城市的路上 。
1996年至今,创刊25年,新周刊一直保持着对城市的观察 。在这短短二十多年里,有的城市一路高歌猛进,用“广东方式”(《新周刊》2003年封面报道)继续引领城市化的方向;有的城市异军突起,从边陲小城变成国际旅游城市(《新周刊》2013年封面报道《大理,让人变小》);有的城市在这条路上奔跑、跌倒、奔跑,一度迷失方向,进入新周刊2019年的“失落之城”名单;也有城市默默坚持一种气质,逐渐开始引领城市文化潮流(《新周刊》2020年封面报道《重新发现南方》);到2021年,城市变成都市圈,乡村与自然融入都市生态,城市生活具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新周刊九行微信公众号2021年栏目《湾区漫游记》) 。
中国人对大城市的误解 对各个城市的误解

文章插图
广州南沙大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沙田镇 。/视觉中国
疫情后,人们的“内心城市榜”出现了明显的变量 。6月,英国《经济学人》公布了2021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去年该榜单因疫情取消——新西兰奥克兰获得第一名,理由是新西兰成功围堵新冠疫情,让人们能够享受和疫情前一样的正常生活,奥克兰因此在稳定程度、医疗保健方面得分不少,一举从第六名跃居榜首,新西兰另一城市惠灵顿也从第十五名升至第四名 。
值得注意的是,前五个城市全部位于亚太地区,前十名只有两个城市不是亚太城市,与此前的榜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最大的因素显然是新冠疫情,很多城市因为防疫失措而被扣了医疗保健的分数,全球宜居指数比疫情前下降了7分之多 。相反,那些疫情控制得好的地区,城市排名普遍上升,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大连、广州、青岛等城市都进入了前列 。
城市化或许出现了变数 。疫情后,很多人渴望改变石屎森林的生活,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离开城市,逃到环境开阔的小镇和乡村 。据英国一个咨询公司的调查,欧洲人超过40%想逃离伦敦、巴黎、米兰、马德里、柏林等“一线城市” 。一些城市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也希望趁这个机会推动城市规划革命,让城市变得更适合人类居住 。
中国人对大城市的误解 对各个城市的误解

文章插图
新西兰首都奥克兰 。/图虫创意
身处这一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人的城市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城市化这条路,会不断逼近100%吗?未来25年,城市与乡村之间哪里有理想生活?
在《新周刊》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城市学家、演员、作家、艺术家、普通市民等城市居民,走进博物馆、书店、咖啡店等城市空间,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
王缉宪教授长期关注中国城市规划,近年来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生于北京,求学香港、多伦多,短暂旅居过巴黎、温哥华、牛津、慕尼黑、伊斯坦布尔等城市,长期生活在高度城市化的大都会香港,他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都有深刻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