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脚踏缝纫机、手摇电话机、二八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磁带、粮票、布票……那些承载着岁月印记的“老物件”,如同一座连接今昔的“时光博物馆”,无声诉说着40年来的沧桑巨变,让我们重回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历史现场,感悟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文章插图
对了,军大衣如今也可以算是“老物件”之一了。
一件绿色棉军大衣,领子上还缀了一个栗色的人工毛领子,这个样式在当年非常流行,整个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早期,都很流行。
北方的冬日不像南方,南方冬日绿植仍然很多,但北方却是一片枯色。但要说北京当年冬天没绿色,我是不同意的。1980年代中后期的冬日,北京各大高校校园里,极目望去,满园都是草绿军大衣,甚至女生也穿,像一株株行走的绿色的“矮树”。
不仅是校园里,大街上的男人,尤其年轻人,多是一身草绿色军大衣,不过新旧各异而已。
反映那个年代生活的影视文学作品里,这样的穿着打扮,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标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文章插图
人人都爱军大衣。
无他,在满大街都是“蓝蚂蚁”的时代(1970年代,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首度进入中国拍摄纪录片,看到满街穿蓝灰色毛式上装的人群,就称中国人是蓝蚂蚁),绿色本身或许是对乏味的蓝灰色的一种反叛。
而草绿色军大衣,也是部队制式服装,在那个年代,军队是尚有的少数带有权威色彩的系统,对于农村和城镇青年来说,当兵入伍还是一件能摆脱现有命运的激动人心的事,所以,军人的制式服装平民化流行,也代表了当时时代的一种风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文章插图
从实用角度而言,军大衣厚重保暖,通常比较宽长,相较于普通人过去做的棉衣,要奢侈许多。过去物资匮乏,普通人做棉衣,都是抠抠索索的,舍不得用料,也确实没料可用,所以防寒总是差那么点。
但军大衣不一样,标配啊,要是不保暖,军人冻坏了怎么办?所以,无论是商店里卖的还是自家做的,都会有意识按照或接近真正的军大衣的标准去做。
无论北风如何肆虐,外面穿上一件军大衣,,竖起领子,如果条件好,脖子上再系一条鲜红的围巾,红绿相衬映,真的是既能保暖又很时髦的打扮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文章插图
那么军大衣后来为什么消失了呢?
其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巡之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激变,物质一下子丰盈了许多,军大衣不再是人们度过严冬的必备,开始出现皮大衣,出现了羽绒服,并迅速平民化。而满街冬日的草绿色,很快就消退了,就像退潮一般。虽然还有人穿,但学校以及街上的年轻人中,穿军大衣的越来越少了。
人们开始喜欢那种款式时尚、色彩丰富同时相对轻便的羽绒服和新式棉衣了。人们穿衣打扮对标的,也早已不是军人,而是明星富豪,是他们引领的时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文章插图
当然,北京菜市场的男性摊主,一般还穿军大衣,不仅穿,还可以用来盖在菜上。因为军大衣不仅能抗冻,还不怕蹭啊。
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娱乐报道中,那些在片场拍片间隙,大小明星们和跑龙套的,也多喜欢穿军大衣,或许,他们的逻辑,大概与菜贩差不多吧?
虽然北京还有人穿,但军大衣确实已经成了古董。也许,这辈子,很多人再也不会有穿军大衣的机会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
文章插图
“老物件”,见证了美好生活的精彩绽放。而今,“买买买”已经成为百姓生活常态,人们习惯了网购、电子支付、刷脸等新生事物,但“老物件”却更像是一段历史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军大衣,几乎每家一件,如今为何消失了?】历史,是过去传到未来的回声。“老物件”如同“老朋友”,不仅承载着过去,也为我们走好今后的路不断发出温暖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