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石家庄如何成为河北省会?一座村庄在河北名城间的崛起之路


 名城@石家庄如何成为河北省会?一座村庄在河北名城间的崛起之路
文章图片
河北自两汉以来就是中国王朝的统治核心地带,这从河北省博那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就可见一斑。但河北省会石家庄自1924年设市算起,至今却仍不足百年,而今天距离该市成为河北省会也不过才半个世纪出头。
对于石家庄而言,省会的身份无疑让这座城市的市民倍感自豪,但同时每当他们向外来旅客介绍本地历史和美食的时候,又不无尴尬之处——驴肉火烧是河北前省会保定的,赵家酥鱼是邯郸的,著名景点赵州桥始建于隋代,当时石家庄市的前身石家庄老村都未必存在。
那么历史短暂的石家庄,为何会在短短百余年之内就迅速崛起,从晚清时人口不过五百余众的乡野村庄,一跃而成河北省会,完成崛起之路的呢?
 名城@石家庄如何成为河北省会?一座村庄在河北名城间的崛起之路
文章图片
明清时代是中国如今各省省域辖区初步成型的重要时代,在明朝时,河北省域虽然已经初步成型,但相对山东、陕西、四川等省份,河北却稍显特殊——明代大部分时间被称作“北直隶”的河北并没有省会之说。
洪武年间并无所谓“北直隶”,只有“北平布政使司”亦既后来的河北省,而北平布政使司的治所(省会)正是在北平——直到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迁都北京,这才有了“北直隶”之名,而北京虽然从省会北平升格为了北京顺天府,但由于两直隶制度是建立在明朝两京制度之上,所以南北二京又是事实上的两直隶的“特殊省会”。
所谓直隶者,就是该地区的州府直属于中央朝廷管辖。
 名城@石家庄如何成为河北省会?一座村庄在河北名城间的崛起之路
文章图片
不过“县(州)府省枢”的行政体制作为明清两代奉行不易的疆域治理核心制度,其存在自然有其道理——中枢朝廷统御全国本来就事务繁杂,可中枢经制官员本又不算多,在管理全国之余还要加上两直隶的地方事务,无疑会给朝廷中枢增加巨大的行政压力,地方事务亦难免迁延。
所以到了清朝肇建之后,清廷遂在顺治年间于河北地区恢复了省级建制,只是将用以区别南北直隶的北字去掉,仍然叫做直隶——南京被取消了陪都地位。
但河北省会的选择却让清廷从中枢到河北省衙都陷入到了疑难之中。
北京无疑是河北省会的最好选择,明初时就定址于此,然而此时该城却作为清朝京城,政治地位极其隆重,在这种情况下,北京自然被排除在了河北省会的选择之外。
但除此之外,河北各大名城饱经明末清初时的战乱,大多残破不堪,再加上河南、山东等地的局势在顺治初年又非常不稳定,所以清廷最终在顺治十六年将河北省会设在了大名府。
清朝大名府地处黄河北岸,虽然可谓三省通衢,但对于河北省内的各地来说,交通无疑十分不方便,并不利于河北省衙掌握各地政情。
 名城@石家庄如何成为河北省会?一座村庄在河北名城间的崛起之路
文章图片
到了雍正年间,清廷统治经过康熙盛世之后,已经趋于稳固。“因时而设”的河北省会大名府的地理位置带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在经过雍正朝廷的议论勘察后,保定这个既靠近北京政治中枢,又处在河北平原相对中央位置的河北名城便成为了河北的新省会。
然而到了晚清时代,随着列强利用两次鸦片战争彻底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天津这个北方重要港口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因此迅速上升,尤其是在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之后,这位洋务运动的领袖,一年之内有一半的时间都驻留在天津,以便处理北洋水师、北洋通商各国外交等事务。
河北省衙虽然都留在了保定,甚至总督衙门也并未搬迁,可由于李鸿章这位直隶总督拥有着超出普通总督的巨大威望和事权,保定其实在事实上跟天津共享了“河北省会”的地位。
民国建立之后,天津地位日益隆重,到了民国二年北洋政府上台之后,河北省会便理所应当的就迁移到了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