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为什么我的 “产品卖点” 比别人多,用户还是买了别人的?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本文插图
卖点不是产品功能的罗列 , 卖点是把产品功能 , 以场景和痛点&痒点的形式呈现/表达出来 , 这个才是有效的卖点 。
作者:谢金钟 , 产品运营经理
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
全文共 5474 字 , 阅读需要 11 分钟
—————— BEGIN ——————
你可能不会相信 , 我们95%的行为决策其实都是由情绪和感受主导 。 尤其是当我们信息不足 , 无法全盘斟酌的时候 , 我们更容易跟着感觉走 。
比如:华盛顿和密尔沃基 , 你觉得哪个城市的人口更多?
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华盛顿 , 但其实密尔沃基人口更多
为什么我们这么选?
因为华盛顿给我们的感觉更熟悉——我们下意识的觉得 , 听起来更熟悉的城市 , 人口应该会更多 。
我们不仅不会承认自己是凭感觉选的 , 事后一定还会用理性去解释:
“连我都听过 , 说明这个城市有名 , 那么很可能人也会更多 。 ”
听起来合情合理 , 但是你想过没有 , 城市有名=城市人口更多吗?
中国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重庆 , 它是不是最有名的城市呢?
你看 , 还是凭感觉 , 我们太容易被感觉误导了 。
换到我们营销上来看 ,
很多人觉得 , 我只要在广告里讲清楚我的产品功能和卖点 , 消费者就会买我的产品 ,
“只要他不傻 , 看完就知道我的产品有多好 , 干嘛不买呢?”
但现实情况是 , 当我们把产品、课程推到消费者面前时 , 受众的第一想法是:
“我干嘛要买 , 我又用不上”
“和我无关啊 , 这说的又不是我”
即便他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使用这个产品的情况 , 但是只要不经提醒 , 他也很难代入自己 , 很难产生联想 。
2018年 , 湖畔大学的梁宁去大学校园做了一个调查 , 结果 , 她调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相貌中等偏上”——原来有这么多人 , 都觉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 。
这个事件折射了什么?
折射了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 习惯靠感觉进行判断 。
看完上面的例子 , 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
如果一个整容广告 , 在海报上展示一个长相不太好形容的模特照片 , 然后在旁边写上某某机构可以帮你改变云云……结合上面的调查结果 , 你觉得这样的广告会有人想买吗?看到广告的人会觉得这是在说他吗?
显然是不会 , 所以整容广告基本只展示整容后的效果 。
我们在上面提到了一个词 , 叫做“代入” 。
99%的广告文案都没有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 就是缺少了代入感 。
那怎么制造代入感 , 让受众感觉说的就是自己呢?
01
将营销内容场景化 , 营造代入感
什么是“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 , 场景是我们所处的情境 , 不仅仅包含我们此时此刻此刻周遭的环境 , 还包括我们的状态 。
比如 , 此刻我正坐在房间电脑前安静地打着字 , 思索着下一句 。 这个时候 , 房间里的环境、我、正在打字和思索的状态 , 这就是我现在所处的场景 。
场景一词原指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 , 通常应用在影视剧脚本的创作中 , 分为4W1H , 也就是谁(Who)在何时(When)、何地(Where)、做什么(What) , 如何做(How) 。
影视剧为了追求极致的表现力 , 除了对主体人物的呈现之外 , 对环境场景的刻画同样十分重视 。
很多时候 , 这一幕的情节能否调动观众的情绪 , 不仅仅是靠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台词 , 场景里的声、色、光、道具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也是很多人更喜欢体验3D电影的原因 , 因为它让我们“身临其境”了 。
- 军计策金融委提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传递哪些信号?,重视部分金融产品风险
- 央视网已初具规模!REITs产品备案64只规模1300亿元
- 小米小米高管都是外人?雷军透露了一个秘密
- 数评时代小米电视为何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从新款产品可以看出一些痕迹
- 军事哥谈都是并购惹的祸?,安洁科技
- 四平学长你看见的大佬都是用汗水堆积出来的,雷军系公司再上市
- 铁血英华又跑来惹是生非!一失败项目产品,只会装腔作势,美国小不点战舰
- 靓科技解读活下的人都是有方式,这轮冲击性中
- 四平学长雷军系公司再上市,你看见的大佬都是用汗水堆积出来的
- 『每人』湖北鼓励工会按每人不超五百元标准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