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二 )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文章图片
帮孩子有效解决“社恐”问题
O家长以身示范 , 改变教育方式 , 注意自身言行
马克思说过: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 。
其实交往也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必然伴侣 ,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同表达 。 例如通过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 , 鼓励孩子更多分享学校生活学习的点滴 , 给予家长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 , 家长也要以身示范 , 放平心态 , 和孩子坦诚地交流自己的工作体会和生活感悟 , 充分建立起“听与被听”的交流机制 , 这样不仅让孩子会有更强的平等感 , 也会让孩子对于这种不同年龄和身份之间的对话轻松应对 , 当他再次面对同龄人时 , 自然就显得相对轻松 , 成长速度也较快 。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文章图片
另外 , 家长要更加多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 , 正如昕悦一听说有外人在就想办法各种逃避 , 磨蹭 , 甚至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 , 甚至和妈妈发脾气 , 这就明显属于异常表现 , 这时家长一定要及时与孩子沟通 , 寻找问题根源 , 与孩子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
而且因为孩子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社恐”兆头 , 对交流已经产生抵触 , 家长在沟通时要格外注意方式和态度 , 不恰当的态度可能会加重孩子逆反心理 , 不仅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 甚至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文章图片
O创造见识机会 , 开阔孩子眼界 , 培养兴趣爱好
“见识决定格局”的道理同样适用孩子 , 孩子经历越丰富 , 眼界越宽 , 就越能够看到世界的广袤和多元 , 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厚重 , 从而不会只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 从这种“小格局”中走出来 , 把精力投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生活中去 。
所以家长应当多为孩子创造增长见识的机会 , 常见的如带孩子旅游、购物、参加夏令营和同事聚会等 , 从这些经历中让孩子更多了解社会 , 触碰社会 , 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产生交集 , 开阔孩子眼界 。
同时家长也应当培养孩子各类兴趣 , 比如体育、绘画、唱歌、听书、舞蹈等 , 让孩子在兴趣活动中与同学、朋友增加接触 , 形成小型社交系统 , 孩子也会因为学习和了解了这些兴趣活动能够与“圈内人”自由交流 , 减轻了孩子“费尽心思找话题”的压力与尴尬 , 有助于孩子顺畅地开展社交活动 , 从而降低“社恐”产生的概率 。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文章图片
O培养社交思维 , 锻炼社交技巧
“厉兵秣马 , 未雨绸缪” , 家长还要从社交思维和技巧方面给予孩子引导 , 帮孩子梳理好社交中正确的思维逻辑 , 对不同场合不同环境的社交技巧制定具体行动指南 , 让孩子能够有所参考 , 有所“指望” , 从而缓解或者改善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例如应当告诉孩子在社交中学会“换位思考” , 了解“理性辩证” , 教育孩子“知止而后有定 , 定而后能静” , 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的道理 , 要学会接纳和包容 , 真诚对待每一个同学 , 每一位朋友 。
家长也应当告诉孩子 , 如果在社交中遭遇霸凌或者欺辱等原则性问题 , 一定要积极面对 , 不卑不亢 , 学会向老师、同学或者父母求助 , 学会主动沟通与化解 。 孩子们也许不能马上领悟和使用 , 但是有了这颗种子 , 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发芽开花 , 帮孩子们应对社交中的问题 。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文章图片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书中曾写到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 , 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 无论是以身作则 , 还是增长见识 , 亦或坚强自信 , 这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只要家长们不断自我提高 , 鼓励支持孩子去接触世界 ,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勇气 ,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 , 您的孩子便会远离“社恐” 。
图片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三种现象,很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