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到家场景”的机会和尴尬( 二 )


我们常遇到的一些能耗问题:
比如空间能耗 。
当你想买一瓶矿泉水时 , 你楼下每200米都会有便利店售卖 , 但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 , 哪家便利店离你最近你就会去哪家 。
上升到商业角度 , 这就影响到门店选址 。
就算是进入了一家便利店 , 一个货架上摆满了不同的矿泉水 。 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 , 一定是哪瓶水你最方便拿 , 你就会买哪瓶 。
上升到商业角度 , 这就影响品牌的KA渠道抢占和货架陈列 。
再比如时间能耗 。
假如你希望是在电商平台购买这瓶矿泉水 , 在其他因素不影响的情况下 , 你一定会选择盒马、京东到家这种即时送货上门的 。
:1.5万亿“到家场景”的机会和尴尬
本文插图
盒马30分钟必达广告 , 图片来自sohu
新商业的竞争 , 本质就是一场能耗游戏 。 这在2011年催生了“211限时服务”的京东物流 , 在2012年催生了30分钟上门的饿了么等外卖平台……
发展至今 , 美甲上门、按摩上门、清洁上门、买菜上门等一系列降低消费者能耗的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
初步预测 , 这个行业约有1.5万亿市场规模 。
其中 , 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 2019年到家业务消费者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较多分布在每周1~3次、每月101~500元 。
此外 , 到家领域分量较大的家政服务业市场 , 2020年将达到8782亿元规模 , 增速超20% 。
02 万亿市场为何没有巨头品牌?
到家场景大致概括为两种:

  • 商品送货上门 。 目前新零售探讨的领域大多在这一块 , 比如美团外卖、京东到家等 。
  • 上门服务 。 这包括传统家政服务 , 比如上门清洁和上门维修;也包括O2O风潮带来的一系列上门增值服务 , 比如河狸家上门美甲 。
此外 , 商品与服务一同送上门的业务也在衍生 。 就拿近期电梯广告里的熊猫不走蛋糕来说 , 它不仅仅是一个蛋糕送货上门 , 更是一个到场表演的服务 。
这些领域里 , 谁成为了类似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企业?
几乎没有 。
几乎覆盖所有传统家政服务的58到家 , 年度成交额不过200亿元;交易额超过6000亿的美团外卖 , 其实还在承受着1000亿级亏损 。
这其实与到家业务的规模效应有关 。
以外卖为例 。 每一次我们打开美团外卖 , 想点一份稍远一点的美食时 , 系统就会提示到:您已超出配送范围 。
平均来看 , 外卖业务的覆盖范围大概是三公里 。 前阿里巴巴CEO卫哲也表示 , 外卖业务最多是一个三公里规模效应的生意 。
要是我们在海淀区点一份通州区门店的小面 , 等配送员穿越整个北京城送过来 , 估计天都黑了 , 面也坨了 。 这样的订单 , 对于商家和用户而言 , 都是毫无意义的 。
作为用户 , 他只会关心三公里以内有多少餐厅;而作为商家 , 他也不会关心美团每年6000多亿的销售 , 他一天能卖出几千块就够了 。
这与传统的消费生意不一样 。
比如楼下的永辉给你配送生鲜 , 它告诉你2019年每1.78天开家店时 , 预示其整体销售规模扩大 , 它采购的每一样商品就便宜 , 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一样的商品 。
外卖平台没有这样的规模优势 , 它们必须每一个三公里都盈利 。
与此类似的 , 就是58到家 , 他们充其量是同城规模效应 。 就算陈小华宣称2019年成交额有望突破200亿 , 城市加盟商都不会关心 , 他们只关心自己所在的城市能有多少成交额 。
毕竟 , 一家入驻58到家的北京家政公司 , 不可能接到深圳的订单 。 广州的消费者 , 也不会再58到家上找一个上海的搬家公司 。
这意味着 , 58到家的持续发展 , 需要每个城市都盈利 。 诸如“每一个城市都亏损 , 但15个城市合在一起就盈利了”的话 , 则是在说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