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到家场景”的机会和尴尬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响起以来 , 到家场景就成为全渠道发展背景下的关键一环 。 那么到家业务壮大背后有怎样的市场需求呢?又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 , 这个行业又面临着怎样的阻碍呢?
:1.5万亿“到家场景”的机会和尴尬
本文插图
早在1月初 , 知情人士透露:58到家正接近完成一笔Pre-IPO轮融资 , 公司估值逾10亿美元 。 一旦完成该轮融资 , 58到家将计划为赴美IPO , 届时将寻求15亿~20亿美元的估值 。
到现在 , 58 到家覆盖美业、家政、保姆、月嫂、搬家、洗衣等服务 , 布局了400多个城市 , 4000多万个家庭 , 上门服务人员超360万 。 其在全国建有50多处培训基地 , 包含15个大型菲佣式培训基地 。
其CEO陈小华更是预计 , 58到家2019年成交额达到了200亿 。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响起以来 , 到家场景就成为全渠道发展背景下的关键一环 。 但一直以来 , 我们都没有去深度思考一下:

  • 怎样的市场需求在将到家业务捧大?
  • 到家业务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
  • 这个行业空间多大?阻碍多大?

:1.5万亿“到家场景”的机会和尴尬
本文插图
58到家部分到家服务 , 图片来自Useit
01 和90后做生意本质是一场能耗游戏
早在2019年初 , 尼尔森(Nielsen)发布的一份中国消费趋势指数报告显示:在消费意愿方面 , 90后消费意愿为63点 , 高于其他年龄段 。
这意味着 , 喊了许久的“90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 终于从趋势变为了现实 。
这个节点下 , 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新一代主力消费群体构成的新兴市场中 , 商业竞争的关键是什么?
在此之前 , 商业竞争可能聚焦于价格 。
【:1.5万亿“到家场景”的机会和尴尬】几年前 , 我们曾在调研姚记扑克发现 , 这个行业50%左右的扑克牌 , 都来自非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 。 他们不需要专业的生产线和高质量的纸张 , 粗糙的产品并没有影响销量 。
总结原因 , 是这30年左右 , 消费者更多是喜欢便宜的 。
这个逻辑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 。 2012年前后 , 京东崛起 , 与当当、苏宁等渠道大打价格战 。
:1.5万亿“到家场景”的机会和尴尬
本文插图
当年电商价格战的媒体报道 , 图片来自同花顺
2016年 , 我曾接触到海尔孵化的一个烘焙烤箱项目——海尔小蓓 。 当时 , CEO马钢表示 , 在电商开启价格战后 , 一台传统烤箱利润通常在5%之下 , 一台基本只能赚30元 。
这其实是在透支整个中国制造业 。 那些传统消费品牌一向都是在面临滞销是打折促销 。 他们发现 , 只要产品一降价就卖得好 , 所以错误地判断为:用户只喜欢便宜的 。
到最后 , 整个中国制造供应链上 , 你想采购质量好点的原材料都难 。
90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后 , 价格还那么重要吗?
确实重要 。 去年6月 , 唯品会联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中国社会新人消费报告》显示 , 90后中接近90%会先比价再做购买决策 。
但需要点明的是 , 比价购买只是极致性价比追求的表现 , 其前提来自于收到认可的质量 。
之前一个抖音短视频很好地反应了90后新的消费特点:
一个女孩在路边问水果价格 , 对方回答0.98元/斤 。 不假思索 , 这个女孩还是选择回社区买1元/斤的 。
原因不是后者质量更好 , 也不是距家近不费力 , 而是1元的价格便于计算 。
用心理管理学专家陈禹安的理论来说 , 0.98元/斤的价格 , 让消费者觉得“能耗”提升了 。
他认为 , 当商业进入了以富足为重要特征的互联网时代 , 需要考量的就不仅仅是价格 , 还有能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