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谊少年得志、随即被贬,看政治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篇《过秦论》洋洋洒洒千余字,感召千古,警醒万事。写出这样千古流芳政的贾谊既是世所公认的政治明星,也是倍受孤立的落魄才子,世人多把他和屈原作比,普天之下的风流才子们无不感怀其不幸的政治遭遇,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也特意将屈原和他并列作传,可见世人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那么才高八斗,本应平步青云的他究竟是缘何所累,致使其满身抱负不得施展,抑郁寡欢,英年早逝的,接下啦就让我们走近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吧。
从贾谊少年得志、随即被贬,看政治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文章插图
少年得志
公元前200年,才星贾谊降生洛阳,他自幼聪明好学,颇有才名,后师从荀子一脉,博览群书,文思泉涌,17岁就被当地郡守招入门下,河南郡在其辅助治理下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竟惊动了刚刚登记,踌躇满志的汉文帝,遂被举荐入宫升为博士,传道受业,时年贾谊仅刚过弱冠之年,文帝叹其真知灼见,一年之内再次提拔他为太中大夫,领满朝文官,专为皇帝施政出谋划策,对礼仪改制、经济改革、消除藩患压制权臣、汉匈策略等多有建言,影响后世千年之久的重农抑商就是由其提出的。可所谓人红是非多,其出色的政坛表现,招致妒臣围攻,终遭谗言陷害,被贬长沙,抑郁不得志。
从贾谊少年得志、随即被贬,看政治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文章插图
被贬长沙
公元前176年,由于贾谊主张的消除藩患压制权臣的政治策略极大触动了一匹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在其即将升迁,平步青云之际,以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为首的权臣们向皇帝进言,诬陷他年少轻狂,专权弄政,扰乱朝纲,皇帝迫于稳定政局考虑,不得以牺牲贾谊,让他远离政治中心,谪居长沙,充作长沙王太傅。贾谊赴任经湘江时,作《吊屈原赋》,凭吊先贤,并借此抒发满腔悲愤。而后他虽远居长沙,但也不忘向皇帝建言献策,文帝开放地方的采铜制币权时,他著《谏铸钱疏》提醒皇帝注意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不过长年的的贬谪生活还是让他郁郁寡欢,常感命不久矣。
从贾谊少年得志、随即被贬,看政治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文章插图
三年之后,贾谊被再召入京,但依旧未能重获大用,而是被任命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刘揖的太傅,虽然远离权利中心,但他为国为民的初心并没有改变,对匈奴袭扰、诸侯事宜等常有谏言。公元前169 年,梁怀王入朝时不幸坠马身亡,贾谊自感教导无方,忧郁成疾,但即便在如此情况下,他也向文帝进言破例新立梁王,平衡诸侯势力,这一举措在后来的七国之乱时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大汉落入万劫不复之地,只可惜天妒英才,时隔一年,贾谊在自责与愤懑中永远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大汉,年仅三十三岁。
贾谊被政治孤立的原因
在感怀贾谊不幸遭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分析其终遭政治孤立的原因。客观来说,这里面有他个人的局限性,但也有着时代的悲剧性。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刚及弱冠,前途无量的贾谊正是如日中天,但其身在局中,丝毫没有顾及到旁人感受,所谓人和才能政通,而他的施政策略忽略了这一点,从这方面来说他并不算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此外,他的策略多直指时弊,大开大合,然而汉初朝局刚稳,朝野上下急需修养生息,当时的统治者也力主顺应潮流,行黄老之术,而贾谊的观点大多与之相左,这也是他后来远离政治中心的原因之一。
从贾谊少年得志、随即被贬,看政治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文章插图
此外诸侯割据、权臣乱政是我国古代每个朝代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制衡他们的确十分重要,贾谊就倡导削弱平衡各方势力,并警告任其壮大实乃取乱之道,之后不久的七国之乱就印证了贾谊的担忧。但这些势力大多政治资源雄厚,且对朝局影响深厚,褫夺他们的既得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贾谊为天下计,弃自己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力主削藩镇压权臣,实在可歌可泣。不过旧时的封建势力盘根错节,难以清除,其实后来贾谊被贬也是汉文帝为维系朝局表面平和的一种妥协,着实让人无奈。
从贾谊少年得志、随即被贬,看政治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文章插图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先人们并未走远,其千古名作的谆谆教诲仍在耳旁,望后世皆能引经据典,趋利避害,先贤们泉下亦得欣慰。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