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晚报』VR安全培训员、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工程师……这些新兴职业了解一下!( 三 )


要想让无人驾驶农机能够达到成本低、精度高、效率快 , 就必须解决三项关键技术:高精度定位测姿、路径跟踪控制和转向控制 。 2015年读博后 , 王辉加入农机自动驾驶项目的课题研究 。 那时 , 其实他的导师已经带领团队对无人驾驶农机研究了很多年 , 有了一套基础的系统 , 但却因为存在成本高、导航效果不稳定、速度和地况适应性差等问题一直无法推向市场 。
2016年开春 , 他回校后 , 为了解决定位测姿的问题 , 他在空旷的楼顶搞起试验 , 一遍一遍测算改善 。 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的指导 , 王辉改进了系统 , 不仅成功解决了个问题 , 还大幅降低了成本 , 因此获得一项国家专利 。 之后的时间里 , 在不断协作、实践和改进下 , 王辉所在的团队将“路径跟踪控制技术”“转向控制技术”的难题一一突破 , 使得无人农机停车再启动不会出现转弯问题 , 也为无人农机增加了双天线 , 路径规划更加合理 , 运行轨道精度更高 , 速度和地况适应性也很好了 。 在与国外产品的对比测试中 , 终于产出了高精度、低成本的系统 。
不断改良系统 , 奔赴新疆田间地头为农户安装调试
2017年 , 在导师的推荐下 , 他以实习的身份进入雷沃重工 , 成为一名技术员 。 要将学校实验室里的理论移植到工厂车间的实际生产中 , 王辉一下子就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为尽快缩短差距 , 他只能一次次试验改良 。 “第一批导航系统安装在拖拉机上后 , 一上路就发现系统不稳定 , 走着走着要么没信号了 , 要么就走弯了 , 我们只能一遍遍找原因 , 想解决办法 。 ”王辉说 , 为了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 , 他和同事全力以赴 , 有一次下雪天在厂区的蔬菜基地干到了后半夜 。
2017年3月3日 , 100套新研发的导航系统发往新疆 , 结果到了地里 , 农户们反映半个小时左右系统就会出现一次走弯 , 效果不好 。 得到反馈后 , 原本打算和导师出差的王辉 , 主动要求留在厂里解决问题 , 他一个人将拖拉机开到蔬菜基地 , 一边测试一边改进 , 待了整整一天后 , 他终于将最后的系统版本传送到青岛和新疆 。 因为有了第一手的试验数据 , 对改良后的结果 , 王辉充满了信心 , 这一次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 , 无人驾驶农机一下子在新疆成了农户们眼中的“香饽饽” 。
研发完系统后 , 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体验 , 王辉当即赶往新疆 , 亲自为农户安装定位导航系统 。 因为农户们购买的农机各不相同 , 安装起来也各不相同 , 每一台农机王辉和同事们都亲自改装和安装设备、细致调试、手把手教农户如何操作 , 并留下自己的电话 , 农户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他 。 “我最初负责新疆塔城沙湾区域 , 当时还有国外的一些品牌在那里和我们竞争 。 第一台设备安装调试好下地后 , 农户们就从质疑变为认可 , 随着导航播种机器增多 , 农户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 而且用户安装使用时 , 我就在新疆 , 有问题他们可以随时找我 。 后来那里的农户基本上都有了我的电话 , 有一段时间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 ”王辉笑着说 , 在最好的体验与示范下 , 用户看到了成效 , 50台系统很快全部销售一空 。
“这次在东北 , 我们在作业的时候 , 还遇到了鹅毛大雪 。 但为了抢农时 , 依旧冒雪完成了工作 , 天气越是恶劣 , 越是能体现出无人驾驶农机的优越性 。 ”王辉说 , 从读博开始 , 出差就成了家常便饭 , 他每年至少有两三个月都在出差 , 因为无人驾驶农机需要大量试验 , 来检测不同作业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 在户外作业既辛苦又危险 , 有时候操作稍有偏差 , 就会出现意外 。 “意外有但很少 , 改良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
王辉表示 , 当前 , 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小时一般大概完成7到9亩地 。 导航行走直线精度高 , 可以不重不漏收割作业 , 提高效率和作业质量 , 减少漏割 , 也方便后面的田间管理作业 。 驾驶员只需要按一下遥控就可以完成作业 , 使驾驶员从繁重的驾驶工作中脱离出来 , 改善了工作环境 , 节省了人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