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独龙江:青春的岁月像条河( 三 )


官兵身上的大小伤疤 , 记录着他们在巡逻路上的那些生死瞬间 。
上士高伟第一次巡逻时 , 被一条从树上掉下来的毒蛇咬伤 , 经过7个小时全力抢救 , 他才捡回一条命 。 如今 , 高伟早已和山里的蛇“混熟”了 。
藏族排长立青仔追的脚后跟被毒虫叮咬 , 2年过去了 , 伤口还会发痒灌脓;上士刘福川曾与一头黑熊不期而遇 , 大腿被黑熊戳出了个血窟窿……
正如官兵们说的那样 , 伤疤是独龙江岁月留下的“光荣印记” 。
溜索渡江、穿越河流、勇过吊桥、攀爬绝壁、翻越雪山……官兵们用青春坚守边防线 , 为的就是一个神圣军礼、一句为国守防的誓言 。
站在高山之巅为界碑描红 , 官兵们说 , 界碑上的“中国”二字 , 是一代代官兵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 。
国旗、军人、江水 , 共同构成了独龙江最美的风景 。
独龙江青春是闪光的 , “从前的少年”有了第二次成人礼
独龙江的夜 , 繁星满天 , 山林寂静 。
下士施伟睡不着 , 索性披衣起身 , 靠着手电光习惯性地望向中国地图上的“上海”——那里 , 是他的家乡 。
入伍前 , 出生于上海浦东的施伟 , 和几个小伙伴合伙开了一家公司 , 生活惬意舒适 。
当初 , 父母鼓励他报名参军 , 想让他在部队锻炼2年、磨磨“性子” 。 出发前 , 他甚至和父母订下了“2年之约” 。
谁知义务兵服役期满 , 父母眼巴巴盼着他回家 , 亲朋好友都劝他早点回来 , 他却失约了——留队选改了士官 , 继续留在独龙江守防 。
一次次过溜索 , 一次次过藤桥;一次次宿营密林 , 一次次爬上陡峭山崖……
这些以往人生未曾经历的艰苦日子 , 让施伟找到了一种价值感 , 一种苦过之后的甘甜 , 一种奋斗之后的满足 。 他在留队申请书上写道:“以前我觉得自由自在的生活挺潇洒 , 现在我认为 , 在边防为国担当的青春更有价值 。 ”
“看到儿子身上的伤疤 , 我们有点心疼 , 但他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 , 我们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 ”尽管不舍 , 施伟的父母仍默默地支持着儿子 。
走进独龙江 , 是一种青春的选择、成长的历练 。
就好比平凡的一粒沙 , 在蚌壳之内 , 历经打磨 , 终会变成熠熠生辉的珍珠 。 这些苦 , 终会落在春的泥土里 , 长出坚强的种子 , 给“从前的少年”第二次成人礼……
离开家2年多 , 下士项召伟第一次回到远在东北的家乡 。 从老家黑龙江来到云南当兵 , 他差不多走过了中国大地上的“南北两端” 。
2年多驻守独龙江 , 他几乎忘记了外面世界的霓虹闪烁 , 他的行囊中最珍贵的物品是自己的“戍边日记” 。
一路上 , 项召伟身姿笔挺 , 一举一动间尽显边防军人本色 。 在“戍边日记”中 , 他这样写道:也许自己无法穿得时尚 , 但穿在身上也穿在心里的军装 , 足够支撑起内心的自信 。
一次次穿越独龙江边的山林 , 中士林世杰经常会思考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思考过的人生“选择题” 。
从小在“蜜罐”里泡大 , 刚来独龙江时 , 林世杰曾一遍遍问自己:“来这么遥远的地方当兵 , 到底为了啥?”
跋山涉水中 , 他的脚打出一个个血泡 , 他抱怨过;夜宿茫茫密林中的孤独 , 他害怕哭过 。 跨越独龙江 , 走过无人区 , 一次次征服高山后 , 林世杰突然意识到 , 他成功地战胜了自己 , 拥有了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坚强 。
如今 , 当林世杰这个减重几十斤、练出腹肌的大男孩站在家人面前时 ,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我在那条长幅上写下我的理想:18岁 , 当兵到部队;18岁 , 青春献国防 。 ”林世杰在朋友圈写道:人生最美的年华 , 就是在独龙江当兵 。
从“决定留下来”的那一刻起 , 他青春的灯塔点亮了独龙江的夜空……
有一种国防就在眼前 , 有一种成长就在边关 。 每一名在独龙江历练过的官兵 , 在翻看刚入伍时的照片 , 都会发出“沧海桑田”般的感叹——不是环境变了 , 而是他们自身脱胎换骨般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