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独龙江:青春的岁月像条河( 二 )


一场风雨过后 , 新抢修出来的道路异常湿滑 。 于建辉清理碎石时 , 脚下一不留神瞬间滑落到悬崖下 , 掉入独龙江……
官兵们沿江追赶 , 大声呼喊:“快向江边游 , 快向江边游!”可江水汹涌 , 于建辉很快被冲走 。 年仅20岁的他 , 就这样将生命永远留在了独龙江 。
于建辉牺牲后 , 他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 , 想为儿子扫墓 , 想看看儿子守卫的地方 。 当时 , 大雪骤降 , 道路不通 。 于建辉的父母伤心不已 , 只能对着大山呼喊儿子的名字……
独龙江的烈士陵园里 , 还长眠着许多年轻的生命 。
1977年9月 , 18岁的新战士张枝繁架接电杆电线时 , 不慎坠下百米高的悬崖;1982年 , 19岁的战士齐当此牺牲在巡逻路上……
“干革命不讲条件 , 守边疆卫国献身”这14个红漆大字 , 写在独龙江烈士陵园门廊两侧 。
年复一年 , 每逢换防和新兵下连 , 官兵们都会到这里 , 用红漆描摹这14个大字 。 这里 , 是独龙江边防军人永远的精神坐标 。
走向界碑是荣耀的 , 每一次描红都是用青春书写
军用地图上 , 独龙江被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包围 。 只有真正到过独龙江的人才知道 , 这里地势有多险峻 , 界碑大多矗立于高山之巅 。
整个西南边陲 , 该连守卫的边境线地势最艰险 。 再艰险的地方 , 也是祖国的领土 , 也要有人驻守 , “到达界碑 , 宣示主权”这是边防军人的使命 。 下士何洪永说:“坚守独龙江 , 首先要能吃苦 。 ”
家境殷实的何洪永 , 当初怀着当特种兵的梦想参了军 。 没想到 , 他被分配到“抬头一线天 , 出门过溜索”的独龙江 。
边防线上 , 面对庄严的界碑 , 边防军人“眼前是界碑 , 身后是祖国”的自豪感在何洪永心中升腾 。 此后 , 界碑就像精神图腾 , 刻进他的心里 。
在独龙江峡谷 , 很多时候脚踩到哪里 , 哪里就是巡逻路 。
巡逻途中 , 山谷里时常下雨 。 官兵们每一次都要带上睡袋、雨衣 , 背上必备的炊具、大米、蔬菜等物资 , 人均负重30多公斤 。
巡逻一次 , 官兵们都要在山里跋涉数日 , “雨水洗漱 , 树洞夜宿” 。 一次次艰难跋涉中 , 身体日益强壮的何洪永 , 懂得了何为边防军人的坚守 , 一颗心渐渐扎下了根 。
如今 , 何洪永成了连队巡逻时的“开路先锋” 。 他经常腰系绳索、手持砍刀 , 走在队伍前面……
独龙江巡逻要过两“独”:一是独木桥 , 过独木桥需要胆量;一是“独溜索” , 过溜索更需要勇气 。
对于常年巡逻在这条边境线上的老兵来说 , 过独木桥如履平地 , 过溜索早已习以为常 。
新战士张明 , 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溜索过江的经历 。 胆子本就不大的他 , 抵达江心时 , 溜索突然被卡住了 。 望着脚下湍急的江水 , 张明紧张得额头上冒出了豆大汗珠 。
“深呼吸 , 双手抓绳往前爬 。 别怕 , 就当是一次训练 。 ”周边的空气骤然凝固 , 连队指导员莫桂荣在岸边为他鼓劲 。 调整好状态的张明 , 在心中反复回忆训练动作 , 慢慢返回岸边 , 手上磨出一道血印 。
巡逻中险恶的不仅是路 。 原始森林里 , 野兽、蛇、蚂蟥令人防不胜防 。 但每一次前往距连队最远的界碑巡逻 , 官兵们都争相报名 。
上等兵苏真说:“无论多危险 , 不把巡逻路踏个遍 , 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独龙江的兵!”
苏真是广东人 , 从小在都市长大 , 过去只在电视里看过穿越原始森林的危险 。 第一次巡逻归来 , 他迫不及待地和战友“炫耀”:“被蚂蟥咬了几口 , 没什么大不了的 , 你不怕它 , 它就会怕你 。 ”
老连长黄仕刚 , 坚守独龙江边防10余年 , 全身留下了好多处伤疤 。 如今转业回到家乡 , 一到夏天他身上的伤疤又痒又疼……偶尔与连队年轻官兵通话 , 黄仕刚总是这样说:“伤疤是青春的印记 , 岁月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