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年产量百亿斤, 号称“中华粮仓”的北大仓, 为什么要退耕还荒?

说起北大仓 , 我们都知道那是几代人奋斗了半个世纪才形成的中华粮仓 , 但就在2001年 , 黑龙江省政府却突然决定对北大仓退耕还荒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放弃了这么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
【爱历史】年产量百亿斤, 号称“中华粮仓”的北大仓, 为什么要退耕还荒?
文章图片
北大荒是黑龙江松嫩平原 , 三江平原 , 以及周边大片荒原地带的统称 , 区域总面积有5.53万平方公里 , 相当于北京加上天津面积的两倍 , 之所以会成为无人开发的荒芜地带 , 还得从清朝时期说起 , 当时东北地区被皇帝视为隆兴之地 , 为了禁止汉人自由出入东北 , 康熙雍正 , 乾隆三朝皇帝在40余年内修建了一道总长度达1,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柳条边 , 也正是在柳条边的阻拦下 , 广袤的东北地区成了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 , 直到清末封禁政策被废除 , 汉人才得以进入东北地区 , 但就在这样无人干扰的环境下 , 多年以来很多植被和动物的尸体都堆积在了土壤的表层 , 经过长年累月的发酵与腐烂 , 最终形成了被人称作土中之王的黑土地 , 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 , 所以不需要大量的肥料来浇灌就能够让农作物茁壮生长 。
【爱历史】年产量百亿斤, 号称“中华粮仓”的北大仓, 为什么要退耕还荒?
文章图片
【爱历史】年产量百亿斤, 号称“中华粮仓”的北大仓, 为什么要退耕还荒?】除此之外 , 北大荒还汇集了黑龙江 , 松花江乌苏里江优越的土壤环境 , 再加上丰富的水利资源 , 自然使得北大荒成为发展农业的绝佳地带 , 于是1946年 , 国家就在这片土地上召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们 ,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啃荒种粮的运动 , 经过人们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 我国北大荒地区终于从荒无人烟的原始地区 , 变为了我国的重要商品粮的生产基地 , 北大仓数据显示 , 北大仓每年的粮食产量高达70万公斤 , 这其中大豆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 , 玉米产量占全国的45% , 稻米产量占全国25% , 据估算 , 这么多的粮食可以养活全国1/4的人口 , 正因如此 , 北大仓才登上了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宝座 , 既然北大仓这么重要 , 为何要退耕还荒 , 要知道在成为北大仓之前 , 北大荒是有非常多的森林植被和湿地的 , 这些植被和湿地不仅可以缓解旱涝 , 稳定局部的气候 , 还能够起到固定土壤中的水分的作用 , 增加土壤的肥力 。
【爱历史】年产量百亿斤, 号称“中华粮仓”的北大仓, 为什么要退耕还荒?
文章图片
但是随着人们的过度开发 , 植被和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 , 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开始消失不见 , 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 , 最终导致整个北大荒垦区的生态涵养和调节功能出现严重退化 , 再加上农作物的固土能力远不如森林 , 所以当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 数据显示 , 目前北大仓里面的黑土层已由开垦之初的80厘米到100厘米 , 下降到20厘米-30厘米 , 并且黑土层每年仍然以0.7厘米到1厘米的速度流失 , 如果说黑土容易形成 , 这一切也就不让人担忧了 , 但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教授曾说过 , 黑土至少需要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的表层土壤 , 而黑土层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流失 , 再过50年基本就全部消失了 , 到时候留下的则是农作物无法生长的黄土状压黏土 , 东北黑土区也将彻底消失了 , 面对如此严重的生态危机 , 2001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 , 在停止湿地开荒的基础上 , 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地 , 还草还湿地 , 与此同时 , 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 , 为北大仓构筑一个持久的生态平衡 , 经过20年的努力 , 北大荒又现生机 , 过去因开荒消逝的湿地开始恢复 , 三江平原上的野生动物也由此前的168种 , 增加到224种 , 在退耕还荒的同时 , 黑龙江省政府将高科技和生物措施联合应用 , 如今北大仓即便在已经还荒的情况下 , 仍然能够达到年产1,000亿千克商品联的生产能力 。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