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人容貌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长相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二 )


两位教授带给我们的好消息是,端粒变短之后,是可以再次变长的,至少我们有办法减缓端粒缩短的速度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端粒效应》这本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
二、面对压力时的反应
加速端粒变短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压力,生活压力过大会让人老得更快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被抓之前都还精神抖擞、满面红光,然而在入狱之后,面对镜头接受采访人员采访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格外地憔悴苍老,有的甚至头发都白了,这都是在短时间内承受了过大的思想压力导致的 。
但人不可能完全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从而变得懒散懈怠、难以进步和成长。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压力,而是人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你是把它看成威胁,还是把它当作挑战 。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了一些志愿者,这些人都是长期照顾患病孩子的母亲,在测量了她们的端粒长度,并排除了年龄、健康程度等其他因素之后,发现了一个规律:照顾孩子时间越长的妈妈普遍端粒越短,而那些明显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妈妈们端粒最短;当然也有极少数的母亲同样是照顾了孩子很长时间,但端粒变短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在经过多次实验,综合了各种影响因素之后,两位教授得出了一个结论:对端粒的影响不在于压力的大小,而在于对压力的反应 。
面对压力,人通常会做出两种反应:
一种是把压力看成“威胁”,认为是这一种生活的磨难、人生的不幸,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种是把压力当作“挑战”,是成长的代价、人生的机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
举个例子,假设你几天之后要在很多人面前做一场演讲,如果你总是担心万一搞砸了在众人面前出丑怎么办,从而导致你的心率加快,肾上腺素激增,腿在抖,肝在颤,一天到晚寝食难安,这种把演讲看成是威胁的心态就会加速端粒的缩短,次数多了,人就容易变老 。
相反,如果你把这场演讲当成一个扩大影响力、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也许你依然会心率加快,肾上腺素飙升,但是腿不抖了,肝不颤了,血管中的含氧量上升,全身的资源都被调动了起来,准备好好表现一下,这种积极的态度会延缓端粒缩短的速度,长此以往,衰老的速度也会变慢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种反应都是存在的,只是占比不同而已,但在时间的加持下,就会有明显的区别 。
面对压力,产生恐惧,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人的本能,那我们该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呢?通常当你过于看重事情的结果、害怕失去什么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压力;而如果你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是否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上面,将有助于你减轻压力 。
三、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想要延年益寿、保持年轻,第二种方法是要加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
巴菲特80多岁的时候说自己每天都是踩着“舞步”去上班的;李嘉诚90岁才决定退休;成龙大哥已经是个60多岁的老人了,还在为动作电影拼命;71岁的施瓦辛格刚当完州长,一头又扎进了好莱坞 。
要说这些顶流明星和商界大佬们早就已经功成名就,财富自由,到了晚年是不是该环游世界、享受一下生活呢,为什么他们还要这么拼?这些现象并不是个案,很多政界、商界以及学术界的成功人士,到了年龄不想退休,即使不给钱,也要工作到死;更有意思的是,有的人每天上班身体好好的,只要一退休,各种病都来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年纪大的人闲不住,还是工作让人更健康呢?
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人的长寿来源于对生活的掌控感 。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格,有一次去拜访一所做临终关怀的老人院,在那些生命接近尾声的老人当中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给每一位老人送了一盆植物,并把这些老人分成了两组 。
对第一组的老人说,这盆植物有专人负责养护,你们什么都不用管,尽管放心欣赏就可以了;对第二组老人说,你们要定期为植物浇水、修剪,否则它就会死掉 。
也就是说,第一组老人的植物,生死由别人决定;而对第二组老人来说,他们的植物能否活下来,完全由自己决定 。
一年之后,兰格教授再次拜访老人院,调查后发现,第二组老人的死亡率比第一组低了一半 。
这个结论一出来,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怀疑,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怎么可能对人的生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会不会是一种巧合,又或者是某种幸存者偏差呢?后来,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当中反复做了很多次,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