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资本讲故事难了 讲好资本故事( 二 )




人事变动大年:我刚下飞机职位就没了


2021年也是一个人事调整的高峰年 。头部公司方面,人保寿险、人保财险、人保健康的总裁均发生了更替;近期,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更换,未来总裁也面临退休 。


中小保险公司亦不安生,曾经被一众中小财险公司对标的北部湾财险原总裁陈山近期被免,原董事长黄英钊调任 。不少保险公司总裁向《财经》采访人员坦言,不管是昔日的标杆公司还是中小公司,经营情况都不尽如人意,突然失去对标、没有学习的榜样了 。


薛先生是A公司的资深元老与部门负责人,不过最近老是感觉挺矛盾和迷茫 。


作为公司领导曾经重用的人,过去的几年中,不论白天黑夜、不论什么时间,公司领导经常给薛先生打电话,让他随叫随到,哪怕一点想不明白的小事,领导也会一个电话把薛先生叫起来,不管是在早上四五点钟还是半夜 。


2021年中期,薛先生刚结束出差回到职场,就接到调岗通知,当日即需下发文件,并把工作交接完,第二天就要把办公室腾出来 。


对这样没有任何征兆的职务调整,薛先生觉得很不能理解,“领导为什么不提前给我说一下?哪怕你跟我商量,打个电话说下也好,让我稍有所心理准备 。而且当天下午就叫我把文件下出来,把我自己免了,然后再把别人提起来 。”


“公司里关键岗位都是领导的亲戚,人事操作经常不遵循规律与防风险措施 。比如干部提拔,按照人力资源规律,提职务应当一级一级的来,比如从处长助理到副处长,然后从部门总经理助理到部门副总经理再到部门总经理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步一步的吃,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但领导的亲戚大多是火箭提拔,一些人直接从普通员工到资管负责人甚至班子成员,而且他们很高调,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掌握权力 。而其他无背景关系的员工则需要接受严格的绩效考核,甚至基本工资可能都无法得到保障 。这让公司一些人觉得没有盼头 。”薛先生对《财经》采访人员说 。


“虽然公司目前有很多问题,但是公司毕竟注册资本金几十亿,没有这么快倒闭,不过我明显感觉到公司在走下坡路 。”薛先生认为 。


类似的情况也在B公司存在 。B公司实行三级机构薪酬改革,本应B公司经营层承担的责任转移到了最前线的三级机构负责人身上,致使B公司的三级机构负责人等销售精英人员流失严重 。同时B公司M10—M14干部集体免职,全员重新竞聘上岗 。竞聘方案规定全员竞聘,实际却有20多名室主任以各种理由被排除在外 。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采访人员反映,“‘小团体、拉山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人事文化在一些中小险企比较盛行 。喜欢的人破格提升,不喜欢的人再专业也靠边站,拉帮结派、排除异己 。尤其是公司更换高层的时候基本都会对前任经营团队进行清洗,这已成为潜规则 。”


某保险公司总裁对《财经》采访人员说,“各家公司都在压缩编制,不裁员已经是很不错了 。我们未来也一样会裁员 。”


“现在公司采取工作属地回避原则,所以管理团队的工作城市都是远离家乡,家人根本无法照顾 。我最近在公司总部所在的城市买了个房子,刚把户口落下,房子还在装修,这几天公司却又通知我,需要把我派到另一个城市去 。”另一位保险公司中层无奈地说 。


业绩压力下的异化


“有人走、有人留”对于保险行业已成为常态,但业务端保费增速放缓,全行业无论产、寿、健康险均遭遇转型阵痛,使得保险从业者倍感2021年是忙碌又艰苦的一年 。
保险业是一个业绩导向非常突出的行业 。在巨大的营销压力之下,从上到下,唯业绩论英雄,如果保险代理人的推销不成功,代理人的劳动就是一种无效劳动 。同样保险公司中层也坦言,“即使我今天累死了,但是如果没有结果,那我在领导眼里就什么都不是!”


某上市寿险公司原董事长认为,“保险公司历来期望靠新人来销售保单来创造业绩,这就是个错误,是一个悖论和伪命题,就像部队打仗靠新兵,招来人上去就打仗,你说那仗能赢吗?部队打仗不都是靠老兵吗?销售其实也这样 。新人是未来销售的潜力,不是当下的销售主力 。我在两家大型险企都调研过,最后保险销售还得靠老人的业务,老人占了60%-70%,新人的业务只占20%-30% 。现在都反了,各个公司销售刺激上、营销激励上都是努力去刺激新人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