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古人喻它为“菜中灵芝”,不仅好吃还可治病,若您家乡有,别错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人把它喻为“菜中灵芝” , 不仅美味还可治病 , 若您家乡有 , 别错过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 那些往事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 而且回味起来热血涌动 , 奔流不息 , 那是一条生命源流淌出的涓涓细流 , 令你老去的岁月焕发青春 。
今年清明 , 祭祖扫墓时 , 看到了一片小根蒜 , 把我牵回了那个美好的童年 。
小根蒜 ,这种野菜介于葱和蒜之间 , 我们这叫它胡葱 。 每年这个时候 , 上山采野菜就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 在乡野的沟沟坎坎 , 田间地头 , 每天都能看到背着背筐、拎着编织袋的人们在采挖野菜 。
挖小根蒜也是很有说道的 , 遇到叶子肥绿的 , 要深下铁锹 , 浅了 , 就会挖折 , 见不着蒜脑袋了 。 叶子瘦小的 , 则需轻轻挖 , 就能连根儿拔起 。 如果非下死劲去挖 , 就会像拿手榴弹打蚊子一样白费力了 。
长在庄稼地里的小根蒜 , 乡人一般都不愿意去挖 , 因长得单薄 , 根深 , 脑袋小 , 一不小心就挖伤了秧苗 。
年少时 , 每当放学回家后 , 我们总会约上三五小伴去挖小根蒜 。 看见小根蒜 , 就用手中的小铲子 , 小心翼翼地挖下去 , 然后轻轻地把土块儿敲碎 , 再用沾满泥巴的小手 , 把头重脚轻的小根蒜 , 精挑出来 , 摘掉上面的杂草 , 拂去上面的泥土 , 并以优美的姿势投进筐内 。 看着虽然不多但却欣喜的收获 ,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莫大的满足 。
而小根蒜也像含羞的少女 , 静静地躺在筐里 , 等待一个朝思暮想的人 , 把她幸福地接回家 。
母亲便会拿来一个盛满井水的大脸盆 , 把刚挖回来的小根蒜一根根地放到里面 , 浸泡上一两个小时 , 然后 , 再洗上二三遍 。 这时候 , 灵性的小根蒜就显得更加妩媚了 。 而我们的手上和身上 , 都弥漫着一股清香而辛辣的味道 。
母亲很会调剂伙食 , 这普普通通的小根蒜到了她的手里 , 就像变戏法一样 , 居然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来 。
有时 , 母亲会炸一碗鸡蛋酱 , 让我们用生生的小根蒜醮着酱吃 , 那种辣辣的滋味 , 使得我胃口像掀开的大锅 , 一顿可以吃下三大碗米饭 。
有时 , 母亲会把小根蒜切碎 , 再加上一些自制的大酱和自家的猪油 , 在锅里翻转几个回合 , 做成芳香四溢的炸酱 , 这炸酱比起单纯地醮着酱生吃小根蒜 , 味道不知道要美上多少倍 。
现在回想起来 , 那简单而又原始的饭菜 , 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味道!
这年来 , 在菜市场里也常能看见小根蒜 , 颜色比我们当年挖的要好看 , 蒜头也大 , 可是味道淡淡的 , 根本没有以前那种野味的清香 , 而且价格还特别贵 , 不信 , 有工夫您到市场上转转 , 各种山野菜应有尽有 。
今天 , 我又来到之前那片长满小根蒜的山坡上 , 看见很多都已开花了 , 圆柱状的花葶仿佛是从地里突然冒出来一般 , 上面顶着一个暗紫色的小球球 , 布满了一点点的小突起 , 这个是它的珠芽 , 小根蒜的小花从珠芽间冒出来 , 小花多而密集 , 花淡紫色或淡红色 , 那花瓣上面还有花纹 , 如果你仔细观察 , 会发现它其实和百合花一样美 。 这也难怪 , 因为它们来自同一科 。
小根蒜还是药材 , 在中药里叫“薤白” 。 薤白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药食兼用之品 。 李时珍说:“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 。 元代农学家王桢曾说:“薤 , 生则气辛 , 熟则甘美 , 食之有益 , 故学道人资之 , 老人宜之 。 ”
历代讲究养生的文人 , 从杜甫、白居易、苏东坡到陆游都爱吃它 , 并留下赞美的诗文 。
苏东坡的弟子张耒曾写有诗句:
“薤实菜中芝 , 仙圣之所嗜 。 轻身强骨干 , 却老卫正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