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刀】既可惜也可叹,迅雷的陷落


【科技刀】既可惜也可叹,迅雷的陷落
文章图片
?对于80、90年后沉醉过pc互联网的人们来说 , 相信迅雷绝对是一个熟悉不过的名字 。
迅雷作为一款产品 , 曾经几乎是每台pc必备的软件 , 用户数超4亿 , 日活要超过1亿 。 不管是因为需要下载提取还是灰产(盗版、黄色等内容)获取 , 似乎每个用户总有使用迅雷的理由 , 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竟然无一席之地 。
迅雷作为一家公司 , 创业超过18年 , 是和BAT几乎同时诞生的互联网早期玩家 , 而且一度是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大玩家 , 而如今却和阿里腾讯有着两千多倍的市值的差距 , 市值仅剩可怜的2亿多美金 , 甚至还达不到对一家独角兽公司的定义 。
【科技刀】既可惜也可叹,迅雷的陷落
文章图片
近日 , 这家命途多舛的公司又生变故 , 前几年平步青云的原腾讯云高管后任迅雷和网心科技CEO的陈磊悄然出局 , 而且几乎整个陈磊核心管理层团队均一并“扫地出门” 。
有员工称当天有一群人迅速接管财务等核心部门 , 没收了关键人物的电脑和资料 , 并不允许员工把电脑带出办公室 。 这阵势 , 犹如是公司有人违法违规一般 。
迅雷的权力斗争谁胜谁负 , 为何高层总是如此动荡 , 其实笔者并不关心 。 笔者关心的是 , 作为早年就拥有数亿用户的入口级产品 , 究竟在业务层面是怎么被用户和时代抛弃的 。 迅雷究竟是做错了什么 , 还是错过了什么?
可惜迅雷错过了诸多机会
从PC到互联网 , 实话说不是一件易事 。
强如腾讯 , QQ也没有实现很快速的转移 , 幸好的只是张小龙的微信异军突起 , 给鹅厂拿到了最重要的船票;强如阿里 , 淘宝的移动化更是持续了数年 , 一度需要通过收购如UC浏览器一般的手机端入口作为导流的通道 , 并加以大规模的移动端补贴 , 最终由近日火遍全网的蒋凡完成了此壮举 。
随着网速的不断加快网络资费的不断下降 , 在线播放流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 。 作为一家以PC下载工具起家的公司 , 迅雷明显没有在行业大转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
之所以说没有找准 , 那是因为迅雷其实并没有固步自封 , 在2010年前后迅雷风头正盛 , 也恰逢移动互联网萌芽之时 , 迅雷陆续做过相当多的尝试 。
【科技刀】既可惜也可叹,迅雷的陷落
文章图片
最为典型的两项重要尝试 , 分别是在线视频播放和自研游戏 , 前者是极大占据用户时间的产品 , 后者则是现金牛业务 , 一旦把其中一个方向做成规模 , 都能轻易获得几十亿市值的身价 。
然而 , “浅尝即止”让迅雷什么机会都没有真正抓住 。
能在下载加速上做到行业领先 , 迅雷的技术在当时的业界也算是相当牛逼的 , 而在线视频播放 , 边下边播等功能迅雷也几乎是行业内率先做的 , 况且当时优爱腾关于版权的竞争完全没开始 , 影视综IP的价格据迅雷的高管回忆可能只有当下的几千上万分之一 , 可是迅雷并没有下定决心打透长视频市场 , 而仅仅满足于对主产品功能的补充 。
而在游戏领域 , 也曾有高管建议CEO邹胜龙独立出一家游戏公司做自研 , 迅雷作为其流量来源的主阵地 。 在线游戏是高度依赖于流量的 , 当时的腾讯游戏远没有现在般强大 , 腾讯游戏之所以能起来 , 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腾讯掌握了流量 , 而彼时的迅雷 , 在PC端流量上不比腾讯差多少 。 如此正当的流量变现路径 , 迅雷依然选择了“视而不见” 。
可叹区块链没能激活迅雷
迅雷真正下定决心寻找新的增长点时 , 时间已到了2014年末 。 那一年里 , 微信已经占据了移动端流量霸主的地位 , 而另一家巨头阿里则是通过收购日活过亿的UC获得了移动端重要入口 。
此时的迅雷 , 江湖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 他们的战略选择可谓是独辟蹊径 , 挑战技术主导的区块链和云计算 , 而其领军人物则是从腾讯云过来的技术大牛陈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