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军事】赤热狂野纳米比亚闻所未闻的殖民文化

2014年在南非旅行时 , 我发现 , 欧洲白人在非洲的殖民历史以及非洲白人的现状等等话题是我知识中的一项空白 , 至少与我之前想象的有很大不同 。 对我这个好奇心强的人来说 , 在纳米比亚有白人向导虎哥同行 , 可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 甚至是此生唯一的机会来直接了解非洲白人的情况 。
【荟聚军事】赤热狂野纳米比亚闻所未闻的殖民文化
文章图片
Farm和FarmerFarm和Farmer是两个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简单英文单词:农场及农场主 。 如果再把农场主与殖民地联系在一起 , 那我们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在亚洲的橡胶种植园和美国蓄奴期间的南方甘蔗种植园 。 还会想起当年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强行剥夺白人农场主财产引起的西方社会的集体制裁 。 但南部非洲特别是纳米比亚的“农场”到底是什么样子?
虎哥在临行前发给我的旅行安排中 , 到达纳米比亚后的第一站就是去温德和克附近的一个农场“巡游”并住宿 。 我们到达的这家农场名字叫Finkenstein 。 庄园的男主人几年前故去 , 现在是女主人安娜和她成年的儿子吕迪格在经营 , 吕迪格开着农场的皮卡 , 与虎哥 , 还有两个农场的帮工与我们一起到他们三千公顷的农场里去巡游 。 这里的农场里没有丝毫“农”的痕迹 , 甚至也没见到放养的家畜 , 我们看到的是成群的野生动物 , 这个情况可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
【荟聚军事】赤热狂野纳米比亚闻所未闻的殖民文化
文章图片
①巡游的农场原来在南部非洲 , 除了明确为国家所有的土地外 , 其他土地都是私有的 , 而只要拥有了一块土地 , 你就是一个Farmer了 , 而你的土地也就成了Farm 。 我们一路上还见到了许多几乎寸草不生、什么也做不了的“农场” 。 如此说来 , 把Farmer翻成“地主”或“领主”似乎更加贴切 。
“庄园主”在拥有了“庄园”时也就拥有了庄园里的动物 。 除了犀牛等珍稀动物外 , 其他动物是可以自己猎杀食用的 , 但有些不允许商业运输和买卖 。 有时连续几年的干旱 , 会造成大批动物死亡 , 庄园主也会损失惨重 。
在纳米比亚 , 因为成本升高且经年的干旱 , 许多庄园经营困难 。 许多庄园主想尽办法开辟其他财路 , 其中之一就是经营旅游业 , 这个庄园就是如此 。
【荟聚军事】赤热狂野纳米比亚闻所未闻的殖民文化
文章图片
②灰蕉鸟
【荟聚军事】赤热狂野纳米比亚闻所未闻的殖民文化
文章图片
③红头潜鸭在干旱的纳米比亚 , 到处可见的是为动物提供饮水的蓄水池 , 在这个庄园也不例外 。 吕迪格还让我看蓄水池里一种纳米比亚特有的蛙 , 这种蛙的体型和鱼差不多 , 也基本终生生活在水里 , 只可惜我没有防水相机 , 没办法拍下来 。
蓄水池外面一点点的渗漏 , 吸引了淡蓝梅花雀、紫耳蓝饰雀、绿翅斑腹雀、金胸鹀等一众漂亮的小鸟前来饮水 。 这其实也是纳米比亚的特点 , 水源地通常会吸引大批动物前往 。
天色渐暗 , 中秋的月亮从山坡爬了上来 , 把周边的空间渲染得姹紫嫣红 。 但非常科学却又不甚文学的虎哥的一番解释 , 差一点扫了我们的兴 。 虎哥说 , 一周前大西洋来的狂风卷起的沙尘暴让这里的一大片区域遮天蔽日 。 现在沙尘远去且密度降低了 , 而红月亮身边的色彩正是沙尘暴残留的痕迹 。
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 连沙尘暴都是美丽的制造者啊!
解密布尔人当年在南非旅行时 , 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词Afrikaans , 这次旅行更了解了一类人Afrikaner 。 对这两个词其实都没有非常准确和恰如其分的中文翻译 , 前者被译成南非荷兰语 , 而后者叫做南非荷兰后裔 。 牛津词典则干脆将其音译为阿非利堪斯语和阿非利堪人 。 阿非利堪人是英国对这类人群的叫法 , 是为了回避一段不堪的历史 , 但这类人群对自己的称呼则是布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