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青年」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二 )


当然 , 送没送海狗鞭不重要 , 重要的是 , 在此时万历皇帝眼里 , 戚继光“是张居正的人” 。 于是接下来的一场场悲剧 , 也就不可避免 。 如果不是戚继光够谨慎 , 恐怕“归家度晚年”都不可得 。
「镜鉴青年」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但比起这桩公案来 , 戚继光悲剧的另一个原因 , 却更让人叹息:他的军事改革思想 , 动了太多人的奶酪 。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 戚继光太明白明王朝军事的弊病在哪里 。 从早年在东南组建戚继光开始 , 打造一支铁血虎师 , 拱卫大明边防 , 就是他毕生的理想 。 当他初调蓟镇时 , 他就提出了“练兵十万”的构想 , 然后就被文官们骂得狗血淋头 。 后来在张居正的全力支持下 , 他在蓟镇编练出了七大车营 , 以强大的战斗力与精良的装备 , 打得昔日嚣张的鞑靼各部流泪叩关请降 , 乖乖做起了大明朝的臣子 。
但纵是有这样杰出的功业 , 如此强大的“戚家军” , 在满朝文武眼里 , 依然是不受欢迎的异类:这样一个武将执掌了国家精锐 , 大明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往哪里摆?如此精良的军队放在蓟州 , 年年得花多少钱 , 不打仗岂不是白花钱?你戚继光把钱粮都花在装备训练上 , 大家还怎么吃空饷扣军粮?一个戚继光在 , 断了多少人的“好处”?
「镜鉴青年」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于是 , 随着戚继光的黯然离去 , 许多事儿也就顺理成章 。 戚继光生前苦心打造的七大车营 , 之后的几年里就裁的裁撤的撤 。 昔日精良的武器装备 , 竟都扔在仓库里发了霉 。 战场上“吊打一切”的戚家军 , 竟以这样的方式 , 悄然隐没在历史长河里 。
明朝军队的堕落 , 更是从此加速度 。 一个忠诚为国的戚继光凄然离世了 , 接下来的大明“总兵”“将军”们 , 当然各个学会了精打细算 。 以《晚明史籍考》的记载 , 明末的明朝军队 , 已经形成了潜规则 , 国家拨一万军队的钱粮 , 各级军队层层克扣 , 至少要克扣走一大半 。 如此练出来的部队 , 当然就成了缺衣少粮的废物兵 , 甚至风一吹就有“僵而仆者” 。
这样的废柴部队 , 又如何能打得了仗?于是晚明年间 , 无论抗清还是平定农民军 , 各级文武官员的“奶酪”越捞越多 , 明王朝的仗 , 也就越打越糟 , 直到在内外交困里 , 坠入灭亡的深渊 。
更值得讽刺的是 , 从万历晚期开始 , 大明的政坛名流们 , 踩了无数遍戚继光 , 可明亡清兴后 , 戚继光留下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心血巨著 , 却成了清朝人眼里的宝 , 更被曾国藩等近代精英们奉为宝典 。 赫赫有名的“湘军”等近代军队 , 恰恰是从戚继光的军事思想里脱胎 。 此情此景更可以证明 , 大明 , 错过了一个怎样杰出的军人 。
「镜鉴青年」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文章图片
那凄凉的晚景 , 不是因为戚继光不好 , 而是这不可救药的晚明 , 配不上这么好的戚继光 。
【「镜鉴青年」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参考资料:范中义《戚继光评传》、李钟琴《奇正军神》、谈迁《国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