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全面了解孟子思想精髓 孟子思想论文】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前面我们完整分享了《孟子》的全部七篇内容,今天我们来简单回顾和总结一下孟子的思想,通过一期视频来全面了解孟子其人和他的思想概要 。首先,简要来了解一下孟子 。
文章插图
孟子出生在公元前372年,是山东邹城人,他是子思的学生,也是孔子的第五代传人,孟子一生学习孔子儒家思想,也实践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孔子一样,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各国,希望他们接受自己的“仁政”治国理念,但实际上在战乱纷飞的战国末期,仁政思想很难得到大家的真正实践,所以可以说孟子终身不得志 。但是他成为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传承人,后世与孔子并存“孔孟”,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孟子其实与庄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但是不管是孟子,还是庄子的著作中,几乎都很少提到对方 。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庄子》一书中表现得自由写意,生动形象,当然也非常发人深省,是古代道家思想的经典,而相比于庄子思想,孟子的思想就要严肃认真很多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一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一共十四篇 。分别是孟子和各诸侯国国君,以及孟子的学生的对话整理集,在思想体系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强的逻辑结构 。《孟子》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治国理念,道德伦理,修身之道,处世原则,《孟子》还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奠基之作,尤其为后来的“陆王心学”奠定了基础 。
文章插图
当然孟子的人格特质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孟子是一个有理想、讲原则、有气节,有情怀的思想家 。一方面,孟子虽然一生不得志,但是依然坚持“仁政”治国理念,在各国之间奔走相告,对国君更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在齐国三次逗留而久久不肯离去,就是希望齐宣王能回心转意,采纳自己的建议,但依然没有换来国君的重视 。壮志未酬的孟子,说出了那句气势磅礴的话:“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除了是一位非常有气魄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非常有情怀和抱负的思想家,孟子曾感慨,从尧舜到商汤,过了500多年,商汤还听说过尧舜;从商汤到周文王,过了500多年,周文王也听说过商汤;从周文王到孔子,也经历了500多年,孔子也是听说过周文王,但是从孔子到现在也就区区100多年,现在就已经很少人谈论孔子了,更别说有人继承孔子的思想 。孟子希望自己成为孔子思想的真正传人,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儒家思想 。
文章插图
虽然政治抱负没有实现,但是传承思想的志向完成的非常好,孟子游历了齐、宋、滕、魏、鲁等国,前后有二十多年,最后归隐故土,和弟子们著书立说,写成了《孟子》一书,成为了后世儒家经典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孟子》,《论语》、《中庸》、《大学》并称《四书》 。《四书》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灵魂和基础,《四书》是宋代每年的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孟子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开始以“孔孟”并称,被誉为“亚圣公” 。
《孟子》一书共有三万多字,在古代著作中,算比较长的了,《孙子兵法》《大学》《中庸》《老子》这些经典都只有几千字,而另外一部儒家经典《论语》也只有一万多字,所以,《孟子》是四书里面文字最多的一本书了 。那这本书究竟讲了哪些思想观点呢?我梳理了三条主线,概括起来是三个字:仁、善、心 。
文章插图
首先,在治国理念上的“仁”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出了以 “礼”与“仁”为核心的治国理念,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而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治国”的理念,区分了“王道”和“霸道”两种完全不同的治国理念,“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在春秋战国时期,“霸道”盛行,比如之前也出现了以齐桓公为代表的“春秋五霸” 。在霸道盛行的春秋战国,孟子依然选择了“以德行仁”的“王道”,而王道的思想核心思想就是“仁”,提出了:“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
- 甄嬛传皇帝怎么死的| 甄嬛传皇帝怎么死的
- 打冰球英文怎么说 打冰球的英文怎么说
- 还有2个好方法 一个好的方法
- 华为影像之王的崛起
- 什么是"祭祀" 什么是祭祀
- 模仿戴安娜穿亚灰长大衣
- 额发高面相详解
- 什么面相八字人容易“逆生长”?
- 国际巨星成龙面相分析
- 天生神佛庇佑的好命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