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前言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 , 一定有一个成功女人的支持 , 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今天的主角再好不过了 , 她就是大明的孝慈高皇后马氏 , 论筹谋 , 她是此再世的诸葛亮 , 但凡朝中有事不决的时候 , 他都能给明太祖朱元璋出主意 。 论民心 , 她是在世的萧何 , 当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 , 是他这个嫡妻在后面照顾一众将官的家属 , 稳定的大后方!她是巾帼不让须眉 , 登临皇后之位之后 , 更不敢懈怠 , 没有过着富贵的生活 , 依旧过着朴素的生活 。 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过错与他大骂 , 这就是大明朝的贤后 , 就是在明太祖朱元璋背后支持他的成功女人!
文章图片
凄惨的身世
其实孝慈高皇后马氏 , 她的身世是十分的凄惨 , 它的祖上曾是归德府的富豪 , 因为父亲乐善好施 , 所以家境日渐贫困 , 母亲在生下自己后便去世 。 最终更是因为父亲的善良牵扯上了一桩大事 , 被仇家追杀!没办法 , 只能将自己的独生女儿 , 掌上明珠托给自己的好友 , 生死之交郭子兴照料 。
文章图片
最终孝慈马皇后马氏的父亲也客死异乡!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的孝慈高皇后马氏在郭子兴的照顾下逐渐长大 , 因为寄人篱下 , 他尝尽了别人没有尝尽的凄苦 , 经常遭受郭子兴子女的欺负 , 好在她的义父郭子兴却从来没有把她当作自己的义女 , 而是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对待 , 在义父郭子兴的呵护下 , 孝慈高皇后马氏逐渐长大 , 成为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才女!
文章图片
朱元璋的贤内助
元朝末年 , 元顺帝残暴的统治导致民怨四起 , 农民起义迅速爆发 , 其中尤其以江淮流域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起义 , 愈演愈烈!
文章图片
此时 , 在安徽定远的郭子兴 , 也揭竿而起响应 , 并攻下濠州城 , 自称大帅!诗诗的明台主朱元璋在老家 , 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 于是在汤和的引荐下投奔郭子兴 , 最后得到郭子兴的赏识 , 提拔为百夫长!
文章图片
此时的朱元璋只是一个百夫长一无所有 , 但是孝慈高皇后马氏却一眼就相中了他 , 不顾他义父郭子兴的反对 , 毅然要嫁给明太祖朱元璋 , 从而使得一无所有的朱元彰身份有了华丽的转变!婚后的孝慈高皇后马氏尽心竭力地辅助丈夫 , 为自己的丈夫收集人才 , 其中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 , 外甥李文忠 , 还有在定远收的孤儿沐英 , 而这些人都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得力干将 。
文章图片
三次救太祖
逐渐做大做强的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南征北战 , 最后攻占了南京 , 有了立足之地 , 主要的竞争对手只剩下了张士诚和陈友谅 。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 , 明太祖朱元璋首先 , 攻打陈友谅 , 在几次战役中 , 明太祖朱元璋都差一点丧命 , 在紧急的时刻却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携义子将自己救出 。 在与张士诚在鄱阳湖一战之时 , 明太祖朱元璋被张士城的火炮击中 , 危在旦夕 , 也是他的结发妻子 , 孝慈高皇后不顾危险 , 奔赴战场和自己的义子 , 义侄将朱元彰救出 , 这才有朱元璋打败陈友谅打败张士诚创立大明王朝的结果!
文章图片
所以孝慈高皇后马氏 , 对明太祖朱元璋的恩惠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 这种经历生死的夫妻感情情比金坚!所以朱元璋最佩服的人是自己的结发妻子 , 最感激的人也是结发妻子 。
而且在朱元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时候 , 教慈高皇后马氏稳定大后方为朱元璋平定天下 , 保证的后勤!在朱元彰经济紧张的时候孝慈高皇后 , 马氏率领将士的家属为战士们缝制棉衣 , 缝制棉裤 , 自己省吃俭用将自己的嫁妆变卖 , 为军士们筹集军饷!
文章图片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孝慈高皇后马氏非常的接地气 , 也非常的注重民心 , 在朱元璋东征西讨的时候 , 他将每一个军官家属的生日都用一个小本子记录起来 , 每当她们过生日的时候 , 孝慈高皇后马氏一定会带上礼物前去祝寿 , 使得使得这些将官们可以毫无顾虑地为朱元彰去搏命去拼天下 , 从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在军中威望比明太祖朱元璋还高!想一想 , 作为当时的大帅夫人高高在上 , 她怎么会记得这些军属的生日呢?又怎么会亲自去祝寿呢?这一点有多少皇后能够做到?
- 【历史故事】古代“诰命夫人”有何特权?
- 【历史故事】八路军总部的炮兵团与特务团, 都是谁任团长? 后来授予什么军衔
- 【游戏迷】《vampiresurvivors》开发团队遭强烈反对
- 【历史故事】剑外忽传收蓟北,当蓟北县演变成了北京市大兴区
- 【历史故事】强势权贵面对杜月笙总是又听话又钦佩,为何?有人揭露过其中奥秘
- 【爱历史】王阳明的做人哲学:生活中这两类人最好不要深交,百害而无一利
- 【游戏世界】密室逃脱是否已经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
- 【游戏世界】原神:2.7版本一斗复刻,草神立绘流出,这活整的差点就信了
- 【游戏迷】《原神》神里绫华什么时候出皮肤?
- 【历史故事】戊戌六君子刑场赴死,围观百姓为何欢呼声一片?鲁迅一言戳中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