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不见得都是俊杰 不识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
这句话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儒生俗士 , 岂识时务?识时务者 , 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
卧龙、凤雏便是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庞统庞士元 , 他们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和智囊 。他们因为识时务 , 所以被称为俊杰 。
【识时务者不见得都是俊杰 不识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同样是三国时期的吕布 , 颇识时务 , 为什么不能被称为俊杰 , 只能被称为枭雄呢?
吕布杀丁原 , 认董卓为义父 , 后来又杀董卓 , 投袁绍 , 一直奔走在识时务的路上 , 可为什么到头来只是一个枭雄?
以至于后来人调侃道:“人中吕布 , 专捅义父!”以为世人笑饵 。
那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就因为识时务而被认为是俊杰呢?
三国时期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灭袁术袁绍的势力 , 一统北方 , 在之后的三国时期 , 势力最为强大 。
蜀国虽然是三国之一 , 但是实力最弱 , 孙权的吴国也要更强大一些 。
三国演义中 , 说诸葛亮未出茅庐 , 便知天下三分 。由此可见 , 诸葛亮对于天下形势的把握是很准确的 , 孰强孰弱 , 他心知肚明 。作为和他齐名的凤雏庞统 , 对天下形势恐怕也已经了然于胸 。
若以识时务论 , 他们应该选择势力更强大者 , 比如曹操 , 孙权 。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刘备 。
或许有人说 , 曹操麾下谋士如林 , 孙权麾下周瑜嫉贤妒能 , 都不利于他们施展才华 。这或许是一种观点 。
但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观点 , 那就是他们认为刘备才是汉室正统 , 其余虽然势大 , 但都不过是一些乱臣贼子 。
在他们的眼中 , 天下势力的强弱未必是他们眼中的“时务” , 而他们眼中的“时务”是天下大义之所在 。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难道不识天下知时务?同为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物 , 他难道不如康梁识时务?康梁之徒能及时抽身而退 , 他当然也可以 。
可是他没有 , 因为这不是他认为的天下时务!他认为的天下时务在于天下大义!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 , 他曾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 , 请自嗣同始 。”
“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 , 这或许才是谭嗣同心中的天下时务 。
还有我们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 , 他们哪个不是有见识有格局的人物?他们难道看不清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吗?他们当然可以选择依附列强和军阀 , 荣华富贵自不必说 。
可是他们为什么选择舍生忘死 , 纵使受尽折磨 , 却“虽九死其犹未悔”?
因为当时的列强压迫 , 军阀混战 , 纵使依附他们可以获得荣华富贵 , 可这不是他们心中的天下时务 。
他们的时务在于天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百姓!他们的时务在于当时被战争打得支离破碎的中国!
不知从何时起 , 这句话竟然成为了劝降或是自我安慰的专用语 , 岂不可笑?
世人说这句话的时候 , 往往只关注到了这句话表面的意思 , 认为时务就是指天下的时局 , 势力的强弱 。识时务 , 就是指的能够看清天下势力强弱 , 懂得依附强者 。
世人认为 , 舍弱就强者 , 就是识时务 , 就是俊杰 。
这是因为他们错误地理解了时务的本意 。时务本应该指的是天下大义之所在 。识时务就是指心中懂得天下大义的所在 , 这样的人才值得被称为俊杰 。
那些以自身眼前利益为时务者 , 担不起俊杰之名 , 只不过是一些宵小之徒罢了!
心中无大义 , 妄自称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