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米读90后的「无限游戏」,闯关、升级、再加速( 三 )


现在 , 原创内容团队的整体状态和个人状态已经步入正轨 。 半年时间内 , 米读签约的作者已经上千名 , 平台上阅读用户最多的书籍中 , 原创内容已占据较大比重 , 在搭建作者生态、签约独家内容方面 , 原创内容团队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反应和执行速度 。
这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 回看当时那些“肯定完成不了 , 再这样我就撂挑子”的任务 , 客观上的确还是有难度 , 但现在王志胜还想给自己“加码” , “我们能完成得更快 。 ”
03|年轻人们
围绕独家内容生态的建设 , 米读不仅在作者和版权层面发力 , 也对下游的IP开发有了更多设想 。 雷爱琳的工作是围绕米读上游的原创内容 , 进行有声书、动画、动漫、短视频、长视频等内容品类的开发 。
对于雷爱琳、米读 , 甚至整个行业而言 , 这都是全新的想象空间 。 入职的前两个月 , 每天都像“大型网友交流会” 。 赶上春节假期和疫情 , 雷爱琳和团队的主要工作都是在线上完成的 。 甚至在团队搭建过程中 , 有三个新成员直接是通过网络面试招进来的 。
遇到这种突发情况 , 前期对人的判断就显得尤其重要 。 雷爱琳说 , 她在面试环节最看重就是候选人是否有足够的热忱 。 团队还在磨合期 , 又不能聚在一起办公 , 共同的价值追求驱动着团队快速有效运转 , “大家都是比较有梦想的一群人 , 就算在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 , 也是会尽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 ”
米读的优势在于流量和数据能力 , 而做内容、做创意又不是只凭数据工具就能量化的事情 。 团队需要进行大量的头脑风暴 , 因此年轻人的好奇心也不能少 。
最近 , 雷爱琳的团队成员都在追《青春有你2》 , 大家激情讨论各自pick了哪个小姐姐 , 给喜欢的选手打投 。 微博、知乎、豆瓣 , 以及快手和抖音等各大平台上的热门话题也会立即出现在每天的日会中 。
大家也不是在瞎玩儿 。 雷爱琳觉得 , 爆款是个玄学 , 只有充分理解用户的喜好 , 同时充分调动大家对内容的想象力 , 才有可能探索出从玄学到科学的爆款打造方法 。 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 , 她曾参与了Netflix的年轻化品牌转型 , 见证《怪奇物语》这个IP从无到有 。 这些经验让她对米读的年轻人和米读的IP孵化有了更多信心 。
在雷爱琳看来 , 免费阅读内容的营销还没有形成体系 。 比如说网文和短视频的结合 , “大部分只是简单粗暴地把比较爽的情节直接翻拍出来 , 比如说婆婆一连打媳妇十几个巴掌 。 ”
这里面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 雷爱琳带着团队嗑网剧、追综艺 , 看鬼畜视频 , 研究王妃文学 , 无论是以从业人员的视角进行分析 , 还是代入读者的身份 , 都挺好玩 , 挺“上头” 。
杨骥和王志胜也在工作中保持着这样“好玩儿”的一面 。 杨骥自称是米读团队中网文阅读量第二高的人 。 作为一个程序员出身的直男 , 杨骥逼着自己每个月至少读一本女频小说 , 时常看得满头问号 , 那也得继续看 , “虽然书里许多事情看得我有点懵 , 但还是要去理解作者和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
王志胜一度特别自豪于自己的小众阅读品味 , 总觉得讨大多数读者喜欢的玄幻文、爽文其实都是小白套路 。 他在放下偏见 , 更大程度地打开自己 , 这让他也发现了更具普适性的情感共鸣 。 “套路”固然能在一时吸引读者 , 但最终打动大家的 , 还是真挚的情感和热血的个人奋斗精神 。
并不是说那个更加文青、口味更刁钻的王志胜就被完全否定了 。 有过这样的自我成长 , 他更能理解作者对内容的追求 , 有的作者就是想追求更个人化的表达 , 或者有非常明确的创作偏好 , 那王志胜也能帮助他们在个人创作和市场反馈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 。
米读这群年轻人的故事 , 也像一个不断升级的热血爽文 。
得按所有成功创业团队都必须有的“套路”来 , 尊重规律、不停试错、绝不懈怠 , 保持百分百的热情投入;但更珍贵的还是坚持自我的勇气和不断突破的决心 , 以及那些永远自我更新、拥抱变化的年轻人 , 这是米读继续做“颠覆者” , 不断“反套路”的力量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