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米读90后的「无限游戏」,闯关、升级、再加速

作者|镁盒
“从0到1是突围战 , 完成一个点的突破比打透全盘更重要 。 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后 , 你就要想得更清楚 , 如何从1走到100、1000或者10000 。 ”
2019年7月 , 杨骥正式出任米读CEO 。 这时候米读已经跑通了免费网文的商业变现模式 , 而包括阅文集团、字节跳动在内 , 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布局免费阅读赛道 。 增长原本就是杨骥擅长的领域 , 但仅沿着“流量-变现”的基本模式做流量运营 , 已经无法满足米读在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
更复杂的环境 , 更棘手的任务摆在杨骥面前 。 杨骥认为 , 流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 “你需要积累流量 , 孵化更好的内容 , 有了更好的内容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流量 。 ”内容建设成为新一阶段米读的重点发力方向 , 全新的原创内容团队、内容营销团队由此建立 。
这将是一个更为完整和有机的商业闭环 。 在过去半年时间里 , 米读已经初步建立了高效的内容反馈机制 , 对多种内容品类的开发也已提上日程 。 今天的米读 , 不仅代表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 , 也讲述包括杨骥在内 , 一群90后拥抱变化、自我升级的热血故事 。
01|新任务
接手米读前 , 自称“没有90后心态”的90后杨骥已经拥有了近10年的互联网工作经验 。 他15岁考上浙江大学 , 毕业后去美国读研 , 先后在Facebook、Uber工作 。 2019年4月加入趣头条后 , 杨骥负责增长团队 。
在从0到1的探索期 , 流量是撬动米读的支点 。 现在他们需要把视线放得更长 , 重新审视和再次定义米读的产品价值 。 “达到一定的量级之后 , 你会发现 , 一味地冲流量会遇到比较明显的瓶颈 。 如果说我们只做流量生意的话 , 那么用户对平台的认知是比较弱的 。 ”
整个2019年下半年 , 杨骥和团队讨论最多、也最为明确的想法都指向了内容侧 , “米读本质上还是做内容的公司 , 最能吸引用户的东西还是内容本身 。 ”
三声@米读90后的「无限游戏」,闯关、升级、再加速
文章图片
做内容 , 意味着要对过去的内容开采作全面的升级 , 对于小说平台而言 , 最重要的则是原创和独家内容的建设 。 此前 , 米读将主要精力用在流量侧 , 通过与行业各主流内容供应商合作 , 获取内容版权 , 再依托平台流量进行分发 , 原创、独家内容十分有限 。 认定了内容的核心价值后 , 米读对人员扩张和资源分配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调整 。 但在免费阅读平台搭建原创内容生态 , 依然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
米读文学总监王志胜一路见证了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 他在读书时就开始读网文、进行相关创作和评论 , 2013年正式入行从事网文编辑等工作 。 此前他也曾对米读的模式有过怀疑 。 此前网文作者主要通过订阅获得收入 , 他们担心免费模式会滋生盗版 , 自己无法靠码字获得收入正反馈 。
这指向了杨骥和王志胜讨论最多的问题:在免费阅读赛道怎么做内容?原创内容和免费阅读的结合点在哪里?
两个人聊了两个月 , 杨骥希望王志胜能够拥抱变化 , 对王志胜的要求很明确:“在米读做原创的方法会跟传统网文圈不太一样 , 我们的编辑团队要有更强的数据能力 , 把用户的反馈数据转化成作者能够理解的建议 , 这条路还没有什么竞品走得通 , 我们也要摸索着做 。 ”
杨骥认为 , 米读不需要依靠“价格补贴战”吸引作者 , “我们有非常大的流量 , 这些流量可以给作者带来直观的收入 。 此外 , 我们可以给到作者更多用户和数据反馈 , 让作者及时地了解到什么样的用户喜欢看他们的作品 , 以及剧情接下来到底要往哪个方向走 , 这对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
王志胜被说服了 。 他意识到 , 免费模式将带来平台、作者、读者三方共赢的局面 。 免费阅读平台的优势在于 , 读者看书 , 作者写书 , 平台运营 , 商户买单 , 能够触达更多的读者 , 也为文化产品提供了更多变现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