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不是说一转念天地宽吗?为什么天高海阔,容不下柳宗元的思乡肠断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 , 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 , 散上峰头望故乡 。 ”
开篇这首诗 , 是柳宗元第二次被贬 , 出任柳州刺史时期的一篇诗作 , 此时的柳宗元 , 已是40过半 , 须发见白 。 回望他这一生 , 大悲大喜 , 大起大落 , 反复穿插交织 , 总是在看见了希望之时 , 转瞬就将他击落谷底 。
此时此刻 , 曾经的千丈豪情 , 万人景仰 , 早已烟消云散 。 身边亲友受自己连累相继的亡故 , 柳宗元也早已从悲痛欲绝中挣扎出来 , 将之化为心底里抹不去的悲苦底色 。 然而 , 唯独这思乡之情 , 抹不去 , 化不开 , 日复一日 , 愁肠寸断 。
公元773年 , 柳宗元出生于大唐京城长安 。 柳家属“河东柳氏”大家族 , 是大唐“关陇集团”中的一支 。 当然 , 经历“武周”时期 , 再经“安史之乱”后 , 柳家早已不复当年风光 , 连续几代人都没有机会进入大唐中枢 , 只在各地州县作些官职 , 勉强支撑着“河东柳氏”身为豪族的体面 。
柳宗元的母亲 , 同样出身豪族 , 为当时“五姓七望”中的“范阳卢氏” 。 这样的门第 , 出身 , 以及整个家族的当时现状 , 决定了柳宗元从一出生 , 就背负了沉重的责任 , 要为家族的重新崛起 , 拼尽全力 。
【历史故事】不是说一转念天地宽吗?为什么天高海阔,容不下柳宗元的思乡肠断
文章图片
幼年阶段 , 柳宗元随同母亲在长安度过 。 9岁时 , 一场“建中之乱” , 唐德宗被迫逃离长安 , 随后 , 柳宗元与母亲随父亲任官四处迁转 , 一路多见生民苦痛 , 流离惨况 , 让他初次见识了“藩镇”乱象 , 为整个大唐 , 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 。
如果说 , 长期礼佛的母亲 , 为柳宗元打下了性格中的基调 , 那么父亲柳镇刚直的个性和清正积极的为官品格 , 则对柳宗元未来的成长 ,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公元793年 , 21岁的柳宗元 , 高中进士 , 一时之间 , 名播四方 。 在40多岁中进士成为常态的大唐 , 这是有多不容易呢 , 我们看看那位多考不中 , 46岁才中进士的贾岛 , 得意之下写下的诗句 , 大概就明白了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历史故事】不是说一转念天地宽吗?为什么天高海阔,容不下柳宗元的思乡肠断
文章图片
更重要的是 , 同科进士中 , 柳宗元结识了他一生的挚友 , 只比他大一岁的刘禹锡 。 两人荣辱与共 , 生死相知 , “刘柳”并称之名 , 将在他们此后的人生中 , 如同两棵并立的参天大树 , 撑起了这中唐诗文的半壁江山 。
之后不久 , 因父亲柳镇去世 , 柳宗元回家守丧 。 相信这时的他应该很清楚 , 父亲不在了 , 家庭 , 家族的重任 , 落在了他的肩上 , 他有责任把这一切扛住 。 同时 , 初出茅庐的顺利 , 也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满怀憧憬 。
其后 , 柳宗元几处辗转作些小官 , 于803年10月 , 调任京城御史台 , 授得监察御史一职 。 相当凑巧的是 , 同在御史台任这监察御史的 , 还有刘禹锡 , 韩愈 , 两位后来的中唐重量级大佬 。 这中唐的御史台 , 还真是豪华得不像话啊 。
三个人同处办公 , 年纪相近 , 又都是同样的才华横溢 , 很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 都是年轻人 , 少不得诗酒天下事 , 谈笑轻王侯 , 功名利禄在他们看来 , 理所当然 , 直如探囊取物 。
【历史故事】不是说一转念天地宽吗?为什么天高海阔,容不下柳宗元的思乡肠断
文章图片
大唐当时 , “安史之乱”平定不到40年 , 仿佛一夜之间 , 盛世骤然跌落谷底 , 其后又陷入连绵不绝的“藩镇”乱斗 。 整个社会苦于兵连祸结 , 四方离乱 , 那个貌似无限繁荣的盛世大唐 , 在人们的怀念中被抹上了一层神圣的 , 不切实际的光彩 , 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 并不是什么太难做到的事 。
韩愈是这样 , 柳宗元 , 刘禹锡当然也是 , 不过年轻人嘛 , 谁还没点子莽劲呢 。 更何况 , 这三个人各自的身后 , 也都有着大群的拥护 , 支持者 , 说他们是当时耀眼的三颗“新星” , 一点都不过分 。 然而 , 命运的狰狞可能会迟到 , 但一定不会错过 , 你有多大的能力 , 就一定会承受多大的苦难 , 这就是人生的得失成本 。
韩愈的被贬 , 结束了三个人共同度过的 , 各自人生中最欢愉的一段时光 。 然而 , 柳宗元和刘禹锡这时还来不及感伤 , 他俩正共同进入人生的“高光”时刻 , 正满怀壮志豪情高歌猛进 。
【历史故事】不是说一转念天地宽吗?为什么天高海阔,容不下柳宗元的思乡肠断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