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读鲁迅的文章总觉得晦涩难懂,特别是课后习题总是爱问鲁迅的这句话是啥意思,那句话是啥意思,有时自己甚至认为“鲁迅自己都不会想到,他写出的话能有这么多意思” 。
这篇文章不长,请认真读完,后边更精彩 。
文章插图
【鲁迅的文字有多犀利 关于鲁迅的字】
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每天不是挥洒青春,就是激扬文字,年轻的世界里好像不再有鲁迅,直到前些天见网上又兴起“鲁迅体”文案,才觉得他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于是干脆买了套《鲁迅全集》来研读 。
也许是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和悲欢离合吧,再看鲁迅的文字,猛然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特别透彻、深刻 。
之前我一直搞不明白:小孩子什么都看不懂,为什么还要背唐诗宋词?
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为了让他们在长大后,看到黄昏的大江大河时,脱口而出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是“啊,哇塞”;看到明月时张口就来的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不只是“哇,这月亮好美”;与朋友喝酒时“秀”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不只是“满上”、“干”、“一口闷”;看到美女时浮想出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不只是“小姐姐,颜值” 。
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永远也无法回避鲁迅 。
文章插图
当你遇到个什么热点热搜,好不容易码了一大段文字后才发现,鲁迅早就总结好了所有你想说的话:
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不至于用到十年二十年后 。《而已集》当你对“因为被社会不公平对待,便跑去大街上危害无辜群众”正品头论足时,鲁迅早就给这类事件贴上了标签: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杂感》在看到某公众人物的人设崩塌时,你也许能记起鲁迅的这句: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鲁迅日记》
在看到某地女子欠巨债跳楼,围观人群起哄时,鲁迅好像早就见惯了此类事: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偶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在看到某人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某行业的黑暗时,鲁迅的笔下也早有准备: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文章插图
还有鲁迅的经典段子: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孔乙己》已经演变出N多版本,“XX你又偷税了吧?伊便涨红了脸:胡说,某某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有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侮辱英雄的风气,许多英雄被“挖掘”出莫名其妙的污点,我们对此愤愤不平,其实鲁迅早就想好了怎么回击这些败类: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对那么多的热点,那么多的人,倾注那么大的关注度 。这个问题,鲁迅也已然做了回答: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也是生活》以前我们看鲁迅的文章,以为是在看历史或故事,现在才明白,我们看到了都是现实,像“闰土、祥林嫂、豆腐西施、阿Q、假洋鬼子、孔乙己等等”,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在你的身边几乎可以“对号入座” 。
文章插图
你也许会有一种感觉,虽然这些年,我们已走了十万八千里路,但好像还没有走出“未庄” 。
- 抖音PK的风口过了吗 抖音是风口吗
- 葡萄酒的保质期 干红葡萄酒保质期几年
- 蚌埠哪里有算命的地方(图文)
- 穿甲弹的最大穿深不到800毫米 12.7毫米穿甲弹穿深
- 巴中起名大师(图文)
- 白城起名(图文)
- 不同色系的眼影都起到什么作用 眼影都有什么色系
- 【历史故事】朱元璋时代,善始善终的稀有人物,因一项功绩而被设置专属纪念日
- 鹤壁算命比较准的地方(图文)
- 【历史故事】杜甫最俗气的一首诗,但背后的故事却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