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导师刘擎新作首发,带领读者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奇葩说》导师刘擎新作首发,带领读者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文章插图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博集天卷,2021年4月出版
看过新一季《奇葩说》的观众,想必对刘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面对“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这一辩题,刘擎的一句“人是目的而非工具”让这位曾经鲜有人关注的哲学教授走到大众眼前,成为了“理想主义者”和“人间清醒”的代言人。
4月21日晚,刘擎携新书《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作客深圳“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在深圳书城中心城跟读者一起以理性化的方式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探讨“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
他让哲学走下神坛,用智慧和温柔圈粉
《奇葩说》导师刘擎新作首发,带领读者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文章插图
1963年出生的刘擎,是国内政治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20多岁时,为了弄清“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他弃工从文,赴美留学,此后便一直在象牙塔里专注学术研究,被学者许纪霖称为“中国知识界一个独特的存在”。自2003年起,他每年年末都会撰写一份西方思想界年度述评,备受学界关注,学者陈嘉映评价道:“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
在《奇葩说》播出之前,他做过最出圈的事情就是录网课,讲的还是小众且冷门的西方现代思想。奇葩说之后,他身上多了一个标签——“清醒的现代人”,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捧的精神领袖,开启了从象牙塔走向大众的“破圈”之旅。
在现场分享中,刘擎说,自己不同意被称为“人生导师”,他认为在追逐“清醒”的道路上,所有人都是同学。当谈到现代人在人生追求上的困惑时,他说,可以在乎成功,但不用斤斤计较,世界是非常开阔的。他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从掌握生活开始
《奇葩说》导师刘擎新作首发,带领读者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文章插图
一个现代人怎样才能有好的生活?在刘擎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是因为完全没有答案,而是有太多答案。我们该如何选择?又如何阐明自己的理由?刘擎在新书《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中,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比如:
对于被知识精英阶层批判的知识付费业务,他的看法是:“商业逻辑支持知识的大众化,这既可能使知识“庸俗化”,也会让知识获得强健的生命力。”
关于房地产问题,在书中,刘擎也尝试超越经济视野,从人文和社会视野去理解住房需求:“所谓刚性需求或者基本生存条件不只是物质性的,也和社会文化心态有关,刚性需求渗入了‘心性’的要素。……为什么需要远大于身体体积的居住空间?除了人的感官体验,还有社会地位、身份认同和同伴期待等社会认知,文化和心态的要素。”
对于自身正在经历的学者明星化,他则在书中引用哲学家马库斯·加布里埃尔的案例论证:“流行并不注定流于肤浅。严肃的哲学家依然可以吸引广泛的读者而无须变得圆滑或肤浅。”
他也坦言表示,他参加综艺的初心,仅仅是想要尝试搭建起象牙塔中的知识分子与公共领域大众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当下的自己也正在面临明星化之后的种种考验,这是检验一个人精神强度的一种考验。
被问及什么才算是“清醒”,在活动现场,刘擎也给出他的定义:“要能够自觉,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
不思辨,是当代年轻人焦虑的源头
《奇葩说》导师刘擎新作首发,带领读者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文章插图
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刘擎表示自己对深圳的喜爱。“深圳是一座特别年轻的城市,但从20多年前就开始举办读书月等阅读活动,这已塑造了城市的性格。通过市政府和市民的合力推动,形成了这样一座充满朝气、有创新能力、充满好奇的城市,我觉得这是代表中国希望的一座城市。”
在刘擎看来,当下碎片化、短平快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家沉湎于大量的、丰富的、有趣的资讯中,逐渐丧失了深度阅读的能力,欠缺了很多长程的深入的思考,也就不容易建立起系统化的思考框架。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以为的“自己的答案”就总是在游荡,会反复摇摆。
他表示,面对一个问题,“思考与不思考的判断会有不同。你去阅读和探索,甚至哲学性地去思考之后,你会发现各种大问题都有不同的主张。”
而只有当具备了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在面对不同观点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理由来应对这些不同观点的质疑、批评和挑战。无论坚持或改变自己的想法,都有足够的理由,这才称得上是具备了可持续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