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沉迷吃鸡游戏 小孩吃鸡游戏

最近看了一个新闻,既觉得好笑,又有点无奈 。
一个5岁男孩,平时沉迷手机游戏,尤其爱玩“吃鸡” 。家长怎么说都不听,无奈求助于孩子的叔叔 。
叔叔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教育,让他不能再玩手机 。孩子果然在当天就没再碰手机 。
手机就像甜味四溢的糖果,让很多孩子不由自主的着迷 。

5岁孩子沉迷吃鸡游戏 小孩吃鸡游戏

文章插图
有媒体在近500人的家长群里调查,近9成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假期里沉迷电子产品 。基本不玩手机的孩子,仅不到1成 。
很多孩子低头玩手机游戏,全神贯注,再一抬头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很久 。
手机就像一个巨大的时间黑洞,吸引着孩子,让他们无法招架 。手机为什么会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01 孩子迷恋手机游戏的3个原因任何行为背后,都藏着相应的心理需求 。
比如你打哈欠了,是因为困了想睡觉;你想变得开心,就会去做令自己开心的事情 。
同样,孩子迷恋手机游戏也只是一个行为表现,我们要看清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让孩子迷恋手机的原因,主要有下面3个:
1. 逃避不尽人意的现实
知乎上,有人问了这样的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玩手机?“
有一个获得高赞的回答,是这样说的:”我没有那么依赖手机,只是喜欢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逃避现实 “ 。
对孩子来说,玩手机游戏也是逃离现实的一种方式 。
作业多、作业难,一点也不想写,那就先玩会手机再说吧,至少玩的时候能体会到快乐;
学习成绩不好,无法获得家长、同学的认可,躲进手机游戏里,就能感受到层层闯关的成就感;
孩子在生活中无法获得尊重和认可,手机游戏便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
5岁孩子沉迷吃鸡游戏 小孩吃鸡游戏

文章插图
2. 家长对手机的明令禁止,反而激起孩子兴趣
心理学有一个“禁果效应”,也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的是越禁止的东西,人们对它越好奇,越想得到 。
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也存在着明显的禁果效应 。
比如,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手机,所以孩子一碰手机,就很紧张的去没收孩子的手机,百般阻挠 。
于是,家长越禁止孩子玩手机,孩子越是好奇,越是想去碰手机,实在不行还会想方设法偷着玩 。
5岁孩子沉迷吃鸡游戏 小孩吃鸡游戏

文章插图
3. 藏在手机游戏里的“心理陷阱”
手机游戏的设计者,将心理学应用到了极致,让孩子在接触手机游戏后,一步步被其吸引 。
第一步:触发
心理学上的触发,指的是促使人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 。这种诱因,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 。
对孩子来说,玩手机游戏的外部诱因,可能是父母 。如果父母在家里一直玩手机游戏,孩子也就会对手机游戏产生好奇,想看看手机游戏里究竟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
一旦孩子接触到手机,点开了某个游戏,就会很快进入内部诱因触发——孩子发现手机游戏里竟然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花花绿绿,炫彩夺目,越看越起劲,情绪和兴趣迅速的被调动起来 。
第二步:行动
体验到手机游戏带来的快感后,孩子就会对手机爱不释手,不舍得放下 。
而且这种快感可以一直牵引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每当孩子觉得生活中无聊,或者烦闷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怀念用手机玩游戏的时光,再次拿起手机,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快感,从而产生了对手机游戏的依赖 。
5岁孩子沉迷吃鸡游戏 小孩吃鸡游戏

文章插图
第三步:多变的及时奖赏
当然,孩子对手机游戏产生兴趣只是一个开端 。真正让孩子上瘾的,是手机游戏中的“多变的及时奖赏”机制,它们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沉浸其中,而且越陷越深 。
什么是多变的及时奖赏呢?
拿刷抖音来举例子,当你看了一个美食视频后,抖音平台就会发现你偏爱这类视频,自动的推送更多的类似视频去吸引你,让你继续停留下来 。
当看完这个视频后,你就会期待下一个更好看的视频,于是手指轻轻向上一滑,下一个视频就立即呈现在你面前 。这就是对你手指滑动这个动作的及时奖赏 。
5岁孩子沉迷吃鸡游戏 小孩吃鸡游戏

文章插图
只需要不到1秒钟的时间,你滑动手指的这个动作就得到了新视频的奖赏回报,你大呼开心,欲罢不能 。这个时候,能带来快感的多巴胺也开始在你的身体中迅速增加,让你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