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墓棺椁门窗结构演变中的观念史( 二 )


第五,秦汉门窗结构的变化 。在原楚人统治区的秦代木椁墓中也出现门窗结构,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等 。西汉有门窗结构的木椁墓地域范围扩大,数量增加、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在湖北、湖南、河南、北京、江苏、山东、安徽、陕西、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这些木椁墓仍在沿用楚墓的竖穴土坑制以及分室、分层结构,部分是高等级贵族的黄肠题凑墓,其门结构的形制与楚墓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一些汉墓还发现复杂的二层楼阁、上下有楼梯的建筑要素,如河南光化五座坟汉墓M3等,模仿现实居室的趋向更为明显 。门结构有单扇门、双扇门、四扇门(两对双扇门)、设铁铺首等;窗结构有菱形格窗、直棂窗等(窗不如门结构普及);空间结构有上窗下门、上下楼梯设门等 。这些实木门绝大多数能内外开合,还有能左右滑动的木门 。西汉的黄肠题凑墓开始把门结构外移于墓道口,并随着材质的变化演变为石质墓门,成为后来有墓门、甬道、回廊、耳室、棺室等结构的汉代砖室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变化是与汉墓中前室等墓内祭祀空间变大相适应的,更灵活通达地营造出一个酷似居室的、直观立体的地下空间 。门结构还出现在随后的空心砖墓、小砖墓、洞室墓、崖洞墓等其他类型的墓葬中,证明墓葬形制的发展是有其传承及脉络可循的 。
第六,后世墓门结构的沿用 。西汉中晚期至东汉,石质墓门已成为砖室墓中的常见设置,并在各地广泛流行 。砖室墓中仿木结构的石门多雕刻精蔓,门框、门楣、门柱、门扉、门槛等一应俱全,因石材体积较大,成为绘画刻字的理想载体,留下许多精美的画像石墓门 。有浮雕、绘画、文字题记;有雕饰为重楼重檐、楼阁式、亭阙式等;突出对墓主的祭祀与悼念 。如西汉河南南阳安居新村汉画像石墓,由两门柱、一斗形梁柱、两门楣、两垫石构成的左右两墓门,酷似贵族阶层高门大户双扇门样式 。这些仿照现实建筑的墓门,成为凸显身份、展示财力、树立家族形象的重要媒介,也起到供奉先辈、尚儒尽孝的教化作用 。这与汉代以来墓祭地位的提高,墓上、墓内葬送礼仪的发展,特别是对墓主进行单独祭祀的流行风俗紧密相关 。横穴砖室墓在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继续沿用,直到明清时期的砖券墓,仍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组成,常见的墓门仍为双扇门结构 。始见于战国楚墓中的门结构,适应了墓葬的空间格局,传承两千多年 。
战国楚墓棺椁上的门窗结构,在商周时期竖穴木椁墓到西汉中期横穴砖室墓的演变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楚墓中设置门窗的葬俗,在秦代和西汉早中期木椁墓中得以继承,在两汉的黄肠题凑墓、砖室墓中继续发展,仿木的石质墓门更是风靡一时,在魏晋隋唐时期的横穴砖室墓中流行,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 。这说明墓葬发展的潮流——“墓为真宅”的丧葬理念深入人心,墓葬被看成是死后灵魂的存憩空间,确保墓主如生前一样拥有舒适享受的物质生活,以及“幽墓既美,鬼神既宁”精神信仰的寄托,幽魂入地安居的愿景延续了两千多年 。
【本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楚式镇墓兽研究”(201916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