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鲁迅诞辰140周年 201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多少周年

140年前,一个生命降临到多灾多难的中国,日后他扛起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他就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今天,为什么说鲁迅先生并未离我们远去、他的思想离我们越来越近?请听鲁迅文化基金会特邀顾问、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刘国胜在现场教学和网课中和大家分享《鲁迅“立人”思想与中国人的现代化》 。
『我为什么研读和宣讲鲁迅思想』
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国有企业,先是在上海铁合金厂、上钢五厂,后来又在宝钢集团公司工作 。2011年起,我开始撰写文章介绍鲁迅的“立人”思想,且一发不可收,出版了一系列相关专著 。是我心血来潮吗?不是 。这产生于我在宝钢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
有一次,宝钢员工发现高等级汽车钢板上有水迹,就用抹布去擦,没想到新日本制铁公司的日方员工却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说抹布会留下肉眼看不见的布纤维,从而影响钢板的质量 。还有一次,宝钢自主研发制造被称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的取向硅钢,尽管严格遵守了工艺规程和各项制度,但在一段时期内,成材率等指标就是达不到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原因是有些员工缺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我与中日合资企业日方管理者座谈时,请他们对中日员工的素质做一番评价 。他们说,中方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而日方员工素质差异不大,所以产品质量比较稳定 。我还询问了正在从事重大项目攻关的专家:攻关成功后,是否就意味着宝钢能生产出这种高端产品呢?他们回答说不一定,因为要看相关生产线的员工素质能不能跟得上 。
听到这番话,我的脑海里闪现出鲁迅的一些论述,便与大家分享 。鲁迅曾说:“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鲁迅提出“人生却不在拼凑,而在创造”,强调“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这些说法引起了宝钢员工的浓厚兴趣,希望我系统地给他们讲一讲鲁迅的“立人”思想 。
于是,我在通读《鲁迅全集》18卷的基础上,梳理出鲁迅“立人”思想的框架结构,并思考了鲁迅“立人”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提高素质的关系 。2010年起,我开始在宝钢宣讲“鲁迅‘立人’思想与宝钢人的发展” 。当宝钢在注重技术和管理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素质以后,类似高端汽车钢板和取向硅钢研发制造中遇到的瓶颈,就被一个个突破了 。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发现,鲁迅先生当年说的许多话,就像是针对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而说的,能为我们释疑解惑,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
『打开鲁迅先生的思想宝库』
鲁迅的“立人”思想是一座宝库,它在入木三分地批判国民性弊端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后,“立人”的重要性、目标、途径以及待人和处事原则,提出了现代中国人应有的精神和方法论 。下面我来做一个提纲式的介绍 。
第一,“立人”的重要性 。
1907年,正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鲁迅,目睹明治维新后已经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反观积贫积弱、陷入深重危机的祖国,苦苦思索救国救民之道 。他分析欧美强盛的根本原因,不是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富裕的物质文明,也不是“共和政体”那样的政治制度,深层次的原因在人,“根柢在人” 。由此,鲁迅阐述了他毕生坚持的基本观点:“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他指出,“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世界人”指已实现了自身现代化的人,中国人如果不能实现自身现代化,就存在着被淘汰的危险 。强调“首在立人”,丝毫不是否定技术、物质和制度的重要性,鲁迅高度评价科学的作用,明确指出“第一要图,还在充足实力” 。
第二,“立人”的目标 。
鲁迅认为,中国人存在一种“无特操”现象 。所谓“无特操”,就是善于变化,毫无信仰 。对此,鲁迅指出,“人心必有所冯依,非信无以立”“人到无聊,便比什么都可怕” 。现代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鲁迅给出的答案是:“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 。“偏倚”主要表现为主奴文化和物奴文化 。如何纠偏?鲁迅提出,“尊个性而张精神” 。“尊个性”针对主奴文化,指要有独立人格;“张精神”针对物奴文化,指要提升人生境界 。“尊个性”当然不否定团队精神,“张精神”也不否定物质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