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之旧八景 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呼和浩特之旧八景
呼和浩特在清、民时期有八个供人们游玩的地方 ,  被称为:归绥八景 。并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经市民推出 , 刊登在绥远日报 。这八景分别是:石桥晓月、春沙溪涨、柳城荫绿、杏邬翻红、青冢拥黛、白塔耸光、虎头瀑布、牛角旋风 。
一:石桥晓月


呼和浩特之旧八景 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文章插图
《青城记忆》
石桥晓月是早年归化城北门外庆凯桥上一景 , 形成于清光绪年间 , 消失于1959年夏天 。(桥址今伊利广场西北铁索桥云龙住宅楼西侧)1959年以前的西河(札达海河)泉水涌涌 , 桥东西两侧皆市场 , 十分热闹 , 只有到夜晚才得安宁 。在天拂晓前的石桥是最幽静的时候 , 每月月满前后的日子里 , 夜深人静和早起的人们漫步在桥中 , 凭石桥栏杆 , 四处观望 , 只见头顶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溪水中被水波纹冲的时无时有 , 加上耳边桥下那潺潺流水声不断回荡 , 别有一番情趣 , 于是就有了“石桥晓月” 。1959年 , 此景消失 。
二:春沙溪涨
春沙溪涨位于道署前 。(今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是由西河、五里沙河河水汇集交流而形成的一道风景线 。
早年 , 这个地方是旧城老百姓游玩之地 。此地水位高 , 冬季结冰 , 春季融化 , 泉水涌出 , 流量增加 , 将后沙滩一带为细沙冲入到道署前 , 待水退后 , 便形成一片片长满绿草的细沙滩 。再加上河中泉水潺潺 , 岸边垂柳绵绵 , 水里绿草茵茵 , 故称其为当年归绥一景 。史载:“两水交流 , 春深水畔 , 绿水绵绵、鹅鸭之群、红墙隐隐、古刹钟声、近成圣境 , 于此为最 。”1《归化城厅志》 。此景1970年后 , 河道经过 改造景点消失 。
三:柳城荫绿


呼和浩特之旧八景 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文章插图
《青城记忆》
柳城荫绿指早年旧城通往新城之间大马路(今中山东、西路)两节旁的林荫大道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山路扩路 , 把马路俩侧垂柳挖走 , “柳城林荫”消失 。清末 , 绥远城将军筹款千元 , 率八旗官兵于绥远城西门外引水挖渠壕 , 修筑了一条由绥远城通往归化城的大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省建设厅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重新修筑这条大道 , 并植行道树 。后大道俩旁杨柳茂盛、绿荫清流 。入夏一棵棵枝茂叶繁杨柳树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大绿伞 , 给走在这条道路上的行人、马车搭起一道绿色长廊 。长长漂逸的柳树枝在微风吹动下 , 不时地轻轻触摸着人们的头额 , 故这条大马路被称之为:柳城荫绿 。成归绥一景 。1980年后 , 次景点在扩路中消失 。
四:青冢拥黛


呼和浩特之旧八景 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高知删除
青冢拥黛指王昭君坟 , 又名:青冢 , 蒙古语“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 。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土丘 , 座落在209国道五公里的玉泉区桃花乡兴旺庄南 。传汉明妃王嫱墓 。王昭君在公元前三十三年因“入宫数岁 , 不得见御”逢凶奴呼韩邪单于和解 , 便主动提出和亲 , 被呼韩邪单于封“宁故阏氏” , 被誉为和亲使者 , 传千百年佳音 。
早年的昭君坟一带 , 年进九月 , 当地秋凉霜冷时 , 附近草木皆枯 , 惟坟草木青壁 , 黛色朦胧 , 苍泼浓墨 , 故称:青冢 。诗云:“昭君遗下汉琵琶 , 拗轸谁弹狽茯沙 。春色不关青冢上 , 只有芳草满天涯” 。三十多年前的气候是每年一进入九月 , 晨 , 坟四周便湿气重 , 白雾茫茫 , 望明妃墓 , 有此景 。入夏 , 坟四周高杨参天 , 垂柳拂地 , 苍松翠柏 , 花香青冢 。今天的昭君坟以建成:昭君博物院 。是呼和浩特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
五:红杏翻墙
红杏翻墙指归化城西北乌素图村的红杏 。乌素图蒙古语 , 意为“有水的地方” 。乌素图村有二 , 以沟为界 , 即:东乌素图村、西乌素图村 , 归化城著名的八小召之一的乌素图召就座落在西乌素图村前山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