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99种死法(3):并行业务太多( 二 )


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 , 这倒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 但对于眼前这家刚成立的 , 只有两名员工的创业公司来说 , 这样的思路则相当于是在死亡的边缘试探 。
总经理告诉我 , 他们打算同时做三大核心业务 , 分别是:
第一个 , 面向高档写字楼和飞机的DM直投杂志 。 就是那种前几年 , 你有时会在一些公共场所 , 例如公交车座椅 , 宾馆大厅沙发上看到的那种 , 以广告为主 , 以文章内容为辅的没有刊号的小册子 。 因为这种册子不是公开出版物 , 没办法公开发行 , 所以采用的方式是直接投放到有合作的线下载体(例如公交车)上面 。 称之为DM(Direct Mail)直投 。 你现在依然可以在飞机的后座、机场贵宾厅等场所 , 看到这类杂志 , 只是现在的杂志不论其设计还是内容 , 都已经比当年精美得多 。
总经理认为这是一个该公司非常有优势的业务 , 据称 , 大老板与某家国内航空公司关系很好 , 可以直接把对方的机载杂志接过来 。
其实 , 如果故事只讲到这里 , 听起来也还算可以 。 但是 , 吹牛x这事儿呢 , 要懂得适可而止 。 总经理显然没搂住 , 继续跟我讲了如下的分析: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 , 也不用愁客户 , 大老板的农机配件业务那边 , 就有很多客户需要登广告 。 我们可以先从农机广告做起 。 」
啥?
「您的意思是说 , 我们在很多高档写字楼和飞机上 , 有一本杂志 , 然后 , 我们天天给那些地方的人看各种拖拉机的广告?」
事实上 , 这句话我没问出来 , 因为我在强忍着笑 。
第二个业务 , 是当年刚刚开始高速发展的电商 。 他先是鄙视了3分钟阿里巴巴和淘宝 , 认为它们其实只是渠道比较强 , 其他的根本不行 。 然后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 , 原话是:「三年之内赶超阿里」 。 最后 , 业务落地 , 做什么方面的电商呢?农业机械电商!招我来 , 就是希望我能够帮他们做一个「像淘宝那样的网站」 。
【@创业公司的99种死法(3):并行业务太多】还好我当时没喝水 , 否则肯定喷出来 。
第三个业务 , 是人力资源服务 , 猎头 。
天啊 , 这哪儿跟哪儿?
最后 , 在对方「慷慨」的开出650元月薪之后 , 我表述「回去考虑一下」 , 撤了 。
其实 , 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点 , 就是公司拥有一个特殊的资源 , 即有能力将自己的直投杂志投放到飞机上(我们暂且相信是真的吧) 。 其实 , 那个年代的直投杂志大多制作水平都很低 , 只要招聘1、2名写手 , 写几篇抒情类散文 , 写写游记 , 然后广告招商即可 。 另外一个有利条件是 , 当年iPad之类的设备还没问世 , 很多坐飞机的人 , 除了看书和听音乐之外 , 真的没什么娱乐活动 。 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机载杂志的发展 。
所以 , 这家公司如果专注于DM直投的制作和运营 , 未必不能发展 。 当然 , 登载拖拉机广告是比较扯淡的 , 但是如果真的有渠道投飞机 , 完全可能以此招商 , 拿到更多的广告内容 。 需要的只是一个稍微好一些的商务团队而已 。
但是最终他们很快就倒闭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问题就在于 , 老板什么都想做 。 看什么好 , 做什么 。
总结
虽然 , 所谓「多种经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 , 是一种很常见的扩展生意的方法 。 前提是 , 大型企业家大业大 , 可以扛得住早期的投资和消耗 。 但即便如此 , 大多数的成功案例 , 也是要选择与自己核心业务相近或有关联的产业 , 以便于能够延续自己的优势 , 而不是从拖拉机横跨到电商和人力资源服务 。
另外 , 「追热点」式的创业 , 我认为原则上也不是不可以 。 当年团购生意有「千团大战」 , 后来绝大多数都倒闭了 , 至今当年的这种团购模式在主流市场已经不复存在 , 千团大战的胜出者美团和点评合并了 , 转向O2O;算不上胜出的拉手、窝窝团和糯米 , 有的最终关闭 , 有的趁乱卖给了百度 , 但也都赚了不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