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杂志】 天猫总裁致歉,童文红回应阿里将进行调查!一文详解蒋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 )


直到年底阿里发布打假报告 , 声称淘宝网的售假商家正向微商和拼多多转移 , 黄峥的这匹“黑马”才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 那时的它用户量已经迫近两亿 , 这是一个仅次于早期微信增速的爆发性成长过程 , 拼多多的势头已然无法阻拦 。
数据的暴涨主要源于业务方向的调整 , 拼多多在逐步放弃自营模式 , 向平台转变 。 两者的扩张速度有明显区别:拼好货成立八个月后 , 订单峰值为100万 , 而拼多多转变为平台模式后 , 半年就激增一亿用户 。 黄峥经常提及对平台模式的欣赏 , 他说淘宝是低成本规模化的榜样 , 2017年底拼多多的自营商品比例已经从90%降到了接近于0 。
拼多多的急速蹿红 , 开始让舆论关心 , 淘宝能不能做社交电商 , 做的话能不能成功 。 蒋凡认为 , 社交更像是电商模式的补充 , 而不是一个新业态 。
他对《中国企业家》说 , 微信里做社交电商的创业者关注的不是社交 , 而是微信的低价流量 , 更像是投机心理 , “他是社交电商吗?我觉得并不一定是 。 ”他说在微信诞生前 , 就有很多人做面向低消费用户的产品 , 对淘宝来说竞争是常态 , 拼多多跟以前的对手相比没什么不同 , 不需要格外重视 。
说归说 , 但拼多多带给淘宝的压力显而易见 。 2018年3月淘宝特价版推出 , 在外界看来 , 这是一个因应拼多多的产品 , 它的核心特色只有一个:便宜 。 7.9元和8.8元的低价商品满屏都是 。 京东上线多年的团购品牌“京东拼购”也在今年重新受到重视 , 京东在APP和微信端首页都给它开辟了明显的入口 。
黄峥把这些称为外界对拼多多的认可 , 蒋凡把它称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正常结果 。 拼多多与传统电商豪强的对抗 , 看上去反差强烈:大与小 , 新与旧 , A与T……这种反差极大增强了拼多多被外界解读时的戏剧性 。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天猫总裁致歉,童文红回应阿里将进行调查!一文详解蒋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图片
淘宝帝国保卫战
拼多多在成长过程中 , 吸收了很多外部力量 , 微信和淘宝都是“牺牲品” 。
张小龙对微信内部的生态健康度一直很在意 , 他对诱导分享等行为深恶痛绝 , 处罚起来很干脆 。 为了摸清微信的判罚规则和容忍底限 , 黄峥在广州微信总部旁边开了个办公室 , 从微信团队里撬走不少员工 。 连续挖人的行为让微信忍无可忍并向腾讯总办告状 , 后来黄峥和腾讯签署了互不挖猎协议 , 黄峥想挖人必须得到腾讯的同意 。
招来的人很多来自腾讯 , “偷走”的用户却有很多来自淘宝 。 其实黄峥在各种场合都说拼多多和淘宝是错位竞争 , 不存在争夺用户的情况 , 还表达了对淘宝的欣赏 。
但蒋凡的万亿淘宝“帝国”作为阿里巴巴的根基产品意义重大 , 它支持着整个电商体系下的其他业务线 , “天猫就是淘宝里长出来的 , 支付宝也是 , 还有闲鱼” , 容不得半点侵犯 。
这并非阿里第一次面临用户争夺 , 它的反制措施向来毫不留情 。
当年的美丽说和蘑菇街就是典型案例 , 这两家电商导购社区曾经跟阿里打得火热 , 但在2013年两家公司一年流水达到200亿元后 , 嗅觉敏锐的阿里立刻对它们进行了封杀 , 蘑菇街创始人陈琪虽是淘宝旧部 , 却也无法改变阿里的决心 。
拼多多的境遇则非常幸运 , 它在2018年2月就被曝出月流水已经高达400亿元 , 然而阿里却始终无法封杀它 , 任由它12个月GMV突破2600亿元 , 直到赴美上市遭遇热捧成为中国电商第三极 。
这并非意味着阿里失去了对电商领域的掌控能力 , 而是因为拼多多在成长过程中 , 从未与阿里的流量体系有过任何交集 。
拼多多可以算诞生于腾讯生态内部 , 吸收的是来自微信的庞大社交流量资源 。 阿里将零售平台流量导向天猫后 , 淘宝对商户的吸引力在降低 , 得不到支持的部分商家开始投奔拼多多 。 部分对价格敏感、背叛成本很低的淘宝用户 , 以及被淘宝普及过电商概念的微信用户 , 也都被拼多多所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