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冬奥答卷( 三 )


今年快手完善了冬奥会项目的招商体系,吸引了中国移动、联想、三星、丰田中国、领克汽车、安踏、盼盼、宝洁、加多宝等20多家覆盖不同领域的品牌类广告主,在玩法上,除了常见的营销方式,如口播、Logo露出,开屏广告、植入性广告外,快手针对每位客户的特性,定制了不同的营销方案 。
比如饮料品牌红牛设计的冬奥主题的挑战赛就产生了几十万作品、几十亿的播放,用户的参与度超出预期 。
从夏奥到冬奥,快手通过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商业化经验,为品牌拓展出了参与大型体育盛会的新渠道和新玩法 。
版权之外,快手要做体育+
去年8月顺利完成东京奥运会的内容运营后,快手体育在内部总结了不少经验,为北京冬奥会搭建了一套更为成熟的体育赛事运营体系 。
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有两点,一个是加大了在版权内容之外的二次创作和用户内容的投入 。冬奥会的项目专门成立了两个团队,一个组做版权内容,赛事的集锦和精彩片段的传播,另外一个组做泛化内容的运营 。
在整个冬奥赛季,他们针对赛前到赛事期的全周期,推出了覆盖全场次赛事点播+多元自制内容+UGC内容+互动玩法等在内的内容矩阵,用户可以在24小时内不间断收看精彩片段的同时,持续的消费包括冠军空降做客、明星跨界助力、评论大咖解读以及运动员精彩短视频合集等花絮内容 。
从赛前推出冬奥系列短片《二十》到后续聚焦中国冰雪运动员资源高度覆盖的访谈节目《冰雪英雄》,聚焦冬奥期间的热点事件和赛事亮点的《冰雪快报》、《冰雪队队碰》、《年味冰雪季》等体娱跨界类综艺节目等自制内容,则保障了赛事外精品内容的持续输出 。
为了让更多用户参与到平台的冬奥氛围中,褚奕说:“我们做了冬奥+的概念,卷入了快手几乎所有垂直领域和品类,每个领域结合冬奥都会有独特的点和一些内容的角度,让其影响到垂直品类的核心用户,带动他们也参与到冬奥的活动当中 。”数据显示,仅“全民冬奥快乐冰雪季”一项活动,就产生了14.9万个作品,总播放量高达94.1亿次 。
快手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相较于东京奥运会,这一次对泛化内容的重点运营,使得冬奥会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消费和创作两个层面的数据,泛化内容的消费占比甚至可以和版权内容打平 。“采买版权就是希望能价值最大化,既可以影响到消费,同时也能拉动生产和供给侧的数据,快手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内容消费平台,而是一个社区 。”
除了在“内容”上努力,快手在运动员运营上也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较于其他平台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谷爱凌等超级体育明星的运营上,快手在邀请运动员入驻时,不仅保持着头部运动员的内容覆盖,提供及时消费,也更多的考量了与快手社区氛围的适配性和运动员本身的个性 。
他们既邀请了包括任子威、范可新、韩聪隋文静、安贤洙、李琰等夺冠选手、教练员入驻,也把聚光灯给到了金博洋、陈虹伊、韩天宇等专业能力极强且个性十足的冰雪运动员 。这些运动员不论成绩和热度,都在快手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的方式“被看见”,也参与了快手自制内容录制 。
在赛事之外,运动员和快手老铁的互动也给社区带来了诸多欢乐 。金博洋在快手豪送66个冰墩墩,一夜涨粉200多万,范可新、郎平也跟着送出88个冰墩墩,在一墩难求的冬奥季中,极为活跃的任子威甚至能给老铁们送出666个冰墩墩,这不仅让任子威24小时涨粉600万,也让不少用户积极参与到了与运动员的互动中,进而对冰雪运动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
两奥过后,快手找到了运动员运营的流量密码,相较于押注超级体育明星,他们更擅长发掘出赛场外,运动员们“鲜活”和“接地气”的一面,无论是国家队队员或者普通运动员,现役或者退役,都能在快手被“看到” 。
在快手的社区生态中,体育不仅属于胜利者,同样属于每一个热爱和享受它的人,而平台的意义就在于让运动员既能站在高台闪闪发光,也能走入生活嬉笑怒骂,同时也让专业的体育项目能和每一个人都有建立联系 。
无论采买双奥版权,还是加大对体育内容的投入和运营,表面上来看快手构建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新型内容策略,但褚奕表示UGC生态依然是整个平台最重要的根基,引入PGC和自制内容,一方面是为了服务好用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版权内容带动社区内容的共创 。“版权是一个抓手和杠杆,通过它来牵引普通的创作者参与到平台内容生态的建设中更有价值,单纯做比赛直播、短视频版权的切条和电视或者长视频平台没有任何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