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夷陵:巧打柑桔和欧阳修两张“文化牌”促农旅文融合发展

夷陵历史悠久,堪称文化名城。柑桔和欧阳修,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两张“文化牌”。荆楚柑橘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列为贡物,《禹贡》《山海经》等典籍均有记载。而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于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担任夷陵县令。近年来,夷陵区巧打两张“文化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荆楚柑橘,4000多年前的皇室贡物
夷陵区素有“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柑之乡”“全国柑橘产业三十强县(区)”等美称。因此,柑桔是夷陵区人民的生命,种植柑桔,是夷陵区人民的生活,更是夷陵区人民的骄傲。
湖北夷陵:巧打柑桔和欧阳修两张“文化牌”促农旅文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北宋欧阳修曾任湖北夷陵县令
秋天的夷陵,山山岭岭、梯田沟坎上,橙黄的柑桔就从那郁郁葱葱的翠绿中透出诱人的笑脸,在全区35万亩柑桔林中,收获占全国柑桔总产量四分之一的柑桔,便几乎成了夷陵区人民的全部生活。收柑、运柑、卖柑、说柑、吃柑,夷陵区人民把自己浸入甜甜蜜蜜的桔香之中。
夷陵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长江流域柑橘承东接西的重要传播节点。从《禹贡》《山海经》等典籍记载看,早在4000多年前,荆楚柑橘就被列为贡物。
湖北夷陵:巧打柑桔和欧阳修两张“文化牌”促农旅文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湖北夷陵:巧打柑桔和欧阳修两张“文化牌”促农旅文融合发展】湖北宜昌欧阳修公园雕像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蜀汉江陵”,当指今天的四川到湖北荆州一带广大的长江流域地区,故此语可看作夷陵在汉代也盛产柑橘的文献佐证。而“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则反映了柑橘巨大的经济价值,为人们带来了福祉。
欧阳修,与峡州贡柑结下不解之缘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峡州,土贡柑”。意思是说,峡州出产贡柑。峡州,唐宋时,指今宜昌市城区、宜都、长阳、远安及枝江一部。贡柑,即被列为贡品的柑子,为橘与橙的自然杂交品种,别名皇帝柑、贵妃橙。
欧阳修曾为夷陵县令,掌握着第一手资料,峡州贡柑之说,确凿无疑,且是史志中最早最直接记载夷陵柑橘的文字。
湖北夷陵:巧打柑桔和欧阳修两张“文化牌”促农旅文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宜昌出版的《欧阳修夷陵诗文译著》
欧阳修在夷陵期间,可考证写到夷陵柑橘的文字有四处,此为其一,当是夷陵出产橘、柚的最权威记载,且与茶、笋被并列为“四时之味”,满含赞美之情。其二为欧阳修在《戏答元珍》中有“残雪压枝犹有橘”之说,吟咏中注入了人格象征。其三为欧阳修散文作品《与尹师鲁第一书》中说:“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证明橘柚在当是还是时令礼物。其四为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二书》中,有关于其母到夷陵后身体状态的描述:“老母旧不饮酒,到此来,日能饮五七杯,随时甘脆”,其中的“甘”,指甜物,欧阳公十月底到达夷陵,正是橘柚成熟时节,其“甘”必是柑橘。柑橘的养生作用,可见一斑。
柑橘文化,历史悠久的夷陵文化亮点
从广泛影响看,屈原在此吟哦《橘颂》,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欧阳修在此吟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又在《夷陵县至喜堂记》中说“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表现了他身处逆境却豁达奋发的人生态度,故有“庐陵事业起夷陵”的佳话。这些,都成为后人追求高洁品行的价值取向,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髓。
湖北夷陵:巧打柑桔和欧阳修两张“文化牌”促农旅文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峡州柑橘历史悠久曾为皇室贡果
从经典诗文看。不少与夷陵有交集的文人墨客,对夷陵柑橘情有独钟,有诗作传世。咏橘开篇之作《橘颂》,被称为“百代咏物诗之祖”;欧阳修《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中“ 紫箨青林长蔽日,绿丛红橘最宜秋”,与苏轼“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至喜堂》中的“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旧种孤楠老,新霜一橘枯”,梅尧臣《闻雁寄欧阳夷陵》中的“荆楚橘包熟,潇湘枫叶丹”,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从文化传承看,夷陵创建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柑橘节模式。橘子泛红之时,橘农们以柑橘节、丰收节等特有的方式喜庆柑橘丰收。从1991年开始,夷陵已成功举办了7届柑橘节,柑橘节成了促进经贸交流,传承柑橘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夷陵人的时代记忆符号。2015年,中国三峡夷陵柑橘博物馆建成开馆,成为了湖北重要的柑橘科普基地和柑橘文化展示窗口。今天的夷陵文人们,也对柑橘题材情有独钟,诗歌、散文、楹联、版画等文化艺术作品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