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不等於办学质量 它是专业设置的“金标准”吗( 四 )

  专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 也比较复杂 。 从各高校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 , 各专业的就业率的确有区别 , 不同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也不一样 。 这说明 , 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 但随着人工智慧、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 就业形态和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 , 既有岗位体系不断被突破 , 新的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 。 据估算 , 20年後50%的现有工作岗位可能都不存在了 。

  苏文平:您提到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 目前 ,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中 , 大多数考生及其家长是先看分数线够上哪些学校 , 再看这些学校的哪些专业“好”——所谓“好” , 无外乎当下比较热门 , 或是该学校该专业排名全国靠前、属於“重点学科” 。 考生及其家长之所以这麽看重专业 , 往往是相信“上热门专业就意味着有好的就业前景” 。

  然而 , 这个认知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 首先 , 我国早在1997年就停止实行高校毕业生“包分配”制度了 。 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这20多年中 , 不再强调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从事岗位之间“对口” , 而是重点考察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岗位任职需求之间的匹配 。 那些虽然“专业对口” , 却因为不擅长专业学习或者就读期间没有形成过硬专业能力的学生 , 往往还是得不到该专业的就业岗位 。 据统计 ,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在60%上下徘徊 , 也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 其次 ,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 , 一种商品一旦供不应求 , 价格就会上涨 , 引发更多企业投入生产;产量增加後 , 价格就会回落 。 人才市场也遵循类似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