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天天乐:遭受几乎灭顶之灾的航空公司一定需要政府救助吗?听听反对者声音( 三 )


如果政府不出手 , 难道航空业就会被完全摧毁吗?
我认为其实并不会 , 只要出行的需求不消失 , 在自由经济下 , 资本的驱利动机也会让行业有新的血液注入 , 只是这个恢复的过程会更为长久和痛苦 。
看看欧洲年年都有航司破产 , 航企倒闭已经是家常便饭 。 航空业看似最为脆弱 , 但其实却是一派百花齐放的态势 。 欧洲正是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 , 其对乘客的利益保护在全球都是领先 。 美国历史上不也经历了数次大型航司的破产重组 。
在这次疫情受影响的行业中 , 其实有一个特别的行业值得留意:邮轮业 。
作为一个年产值460亿美元 , 每年有2600万从业人口的行业 , 一夜之间几乎停滞不前 。 由于邮轮业普遍采用“方便旗原则” , 往往注册在免税国 , 全球雇佣员工 , 而主要市场又在欧美发达地区 。 这种特点决定了在疫情危机面前 , 他们基本得不到任何的国家层面的政府支持 。
作为一个已经存在180余年的行业 , 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因为任何一次危机事件而全行业倾覆的状况 。 反而涌现了知名的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以及挪威邮轮集团三大国际邮轮集团 。 即使这次的危机会使部分小公司倒闭 , 但只要市场犹在 , 行业也仍将继续远行 。 市场本身的韧性其实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脆弱 。
热剧天天乐:遭受几乎灭顶之灾的航空公司一定需要政府救助吗?听听反对者声音
文章图片
政府的最后兜底看似是一种行业的保护 , 这种“偏爱”对于行业发展是好是坏 , 其实还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
一国航空业的参与者过于集中 , 这种横向垄断无论对航司还是政府都会产生一种错觉 。 航司认为以我的规模和影响 , 即使遇到危机 , 政府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 因此在财务风险防范上就难有“居安思危”的动力 。 政府认为这些公司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 , 与社会运转关系重大 , 我们怎么能不管 。
这种在双方眼里“大而不倒 , 大而难倒”的心态 , 公众利益就容易被大企业所挟持 。 用全社会的财富去为少数股东的利益而服务 , 不正是当年“金融海啸”中华尔街的重演 。
一点思考
不管规模多大的公司 , 在生存和发展问题上 , 很多企业家都特别注重“现金为王” 。 这种对流动资本的重视 , 尤其在疫情这样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面前 , 就会对不同企业的生存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 。
在资本运营上 , 巴菲特曾表示 , 除了股市投资 , 伯克希尔一直持有着至少200亿以上的可变现现金资本 , 这些不轻易动用的现金或者类现金投资正是为了使得其不管在何种外部环境变化下 , 都能有应对和抵御风险的后备“弹药” 。
热剧天天乐:遭受几乎灭顶之灾的航空公司一定需要政府救助吗?听听反对者声音
文章图片
很多时候 , 我们还是需要对风险有敬畏之心 。 为什么日本经常有百年历史以上的企业?高度专注行业细分领域的“工匠”精神以及稳健的财务风格应该算是其成功的不二法宝 。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谴责政府不应去援助航空业 。 在目前如此极端的状况下 , 我个人还是认为拉一把也是对全行业从业者负责的态度 。
但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当大家都是大声疾呼等待政府出手时 , 换一个角度 , 了解下不一样的声音 。 这种反对声音的背后逻辑 , 也更有助于全面地分析当下的行业与世界 。
两天前 , IMF最新预测此次疫情将是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 , 全球面临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落 。 在经济危机中 , 有人说可能会造成富人更富 , 穷人更穷的局面 。 其实财富关系永远都是相对的 。 富豪动辄损失上百亿 , 但并不影响其根基 。 与此同时 , 极端事件对普通人群的冲击可能就是工作的丧失 。 这次疫情下 , 美国在三个星期内就有超过2000万的新增失业人口 。
危机之下 , 未来对于公共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合理性思考 , 其实会变得更为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