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 评价项羽

对项羽的评价(古人是如何评价项羽的)从主观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善恶行为是不可取的 。
今天只以项羽为例 。自古以来,对项羽的评价分为两种说法,但我们无法评价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 。从不同的立场来看,大家的认识是无法同步的 。
有人认为项羽入关前屠杀了数十万秦兵,入关后放火焚烧了咸阳宫和秦陵,杀死了秦王子婴 。这一系列的做法都不是英雄之作 。而且项羽缺乏人格魅力,多疑乖张,甚至背叛他人 。
所以他的失败和正直是注定的 。
也有人认为项羽是秦末“一号功臣”,有破釜沉舟的大智慧 。他的楚军所向披靡,在诸侯国中贡献更大,理应决定中原 。
不管世界怎么说,现实都是一样的 。
30岁的项羽在接下来的一战中被刘邦打败 。虽然他从秦冰逃到了乌江边,但此时他已经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命运给了项羽重新崛起的机会 。当吴江亭长劝他回故土休养时,项羽以“天杀我,非战之罪”和“天杀我,我能怎么办?”,他死得很慷慨 。

之所以提这些,是想讨论一个观点:我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结论不一致 。我们来看看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生平的不同评价 。

《题乌江阁》——杜牧
失去一个军人的家庭是意料之外的,但是丢人的是一个男人 。
江东有很多有才华的孩子,他们会不会东山再起还是个未知数 。
1984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老杜被法院调到池州 。成功的杜牧为自己感到骄傲 。路过乌江阁时,他在名胜古迹前驻足片刻,喝了几杯 。
毕竟我们不知道老杜在乌江阁喝了多少酒,但他的心情一定是相当舒服的 。所以他只看到了东西,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地方的霸主 。
读到这里,杜牧找来纸笔,写下了他对项羽的看法:
战场形势复杂,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战斗的走向和胜负 。所以能认同,能承受失败,才是真英雄 。江东地区历来人才辈出 。只要能回到故土,我们还担心再也聚集不到一批勇敢善战的军人吗?
在老杜看来,战争总是很难有输赢的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无敌的将军,也从来没有屡战屡败的失败者 。谁能说清未来的方向?如果项静下心来规划一下未来,回到江东,以西霸王的名义召集一批人马,那么再入主中原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已经有了逐鹿中原的经验和教训,再次创业无疑事半功倍 。
显然,杜牧对项羽“天杀我,非战之罪”和“天杀我,我能怎样”的论调嗤之以鼻 。虽然我们看不到杜牧直接反驳这一点,但诗末的提问很清楚地表明了他是在嘲讽项羽缺乏失败心态,他的胸怀远非宽广 。
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诗句的内容,还要结合诗人的历史背景和际遇 。
当时杜牧春风得意,刚刚拿到朝廷的委任状 。虽然只是从黄州被派遣到池州,官职没有变化,但对杜牧来说,这不是一次挫折,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
他在黄州做了这么多年的刺史,把当地管理的井井有条 。现在,被派遣到池州只是“东山再起” 。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回报,终有一天朝廷会赏识他的成就 。
【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 评价项羽】所以杜牧这首诗的关键点就在于项羽没有担当,没有气魄,没有再做一次的勇气 。

“乌江阁迭题”——王安石
百战百胜,壮士断腕,中原一蹶不振 。
今天江东子弟虽然来了,但他们会随大王回来吗?
转眼间,距离杜牧写诗已经200多年了 。1054年秋,乌江阁这个景点迎来了另一位文学领袖——王安石 。
1042年,王安石通过科举,本可以步入政坛 。但忧国忧民的王安石并没有直接去北京,而是选择去偏远的基层,从零开始,亲身体验 。
在撰写《乌江阁列传》之前,王安石曾在周树做过三年的将军,在此期间,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王安石的升迁,不仅取决于副总理欧阳修和总理文彦博的建议,更取决于他的才能和政绩 。
所以他来乌江阁怀念项羽,考虑的是比“未知复出”更深层的东西 。
乱世,诸侯皆穷兵黩武,斗来斗去,民不聊生,民不聊生 。项羽带走了大批江东壮士,却让他们都死在中原 。就算他重来,江东又有几个青年才俊?目睹了那么多江东人分别死与不死,他们会拿自己的生命当筹码陪项羽再赌一把吗?
题目中的“重叠”二字,显然是老王对老杜“提乌江阁”的回应 。针对它,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王安石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