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项羽的身世:司马迁写得让人误会

一提到项羽 ,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贵族子弟 , 代表的自然也是权贵 , 毕竟项氏家族是楚国将门豪族 , 在尚武的先秦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 实际上项羽虽是项氏族人 , 却代表不了项氏家族 , 甚至算不上一个有权势的贵族子弟 , 理由如下 。
一、没爹的孩子最凄凉
现如今中国人的很多生活习惯 , 依旧保留了几千年华夏文化的痕迹 , 比如在公共场合看到到处乱跑的小孩首先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爸爸是谁?”这其实都是古代姓氏文化的一部分 , 孩子随父姓 , 姓氏代表对父亲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继承资格 。
【历史故事】项羽的身世:司马迁写得让人误会
文章图片
现代如此 , 古代更是如此 , 百姓如此 , 豪门世族更是如此 , 现如今流行拼爹 , 古代更拼爹 。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古代社会的一个鄙视链 , 失去父亲的孩子不如普通父亲的孩子 , 普通父亲的孩子不如有权有势父亲的孩子 。
项羽恰好处于这个鄙视链的最底层……
我们知道司马迁是将项羽的传记按照帝王本纪的规格撰写的 , 由此可见他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看重 , 但即使是这样 , 在《项羽本纪》中却对项羽的父亲只字未提 , 只是用“其季父项梁”这几个字交代了他的叔父是项梁 , 这直接导致项羽生父成了千古谜题 。
【历史故事】项羽的身世:司马迁写得让人误会
文章图片
项羽父亲死得早 , 导致幼小的项羽在整个家族中失去了依靠 , 虽然不至于像底层百姓那样去吃百家饭 , 甚至沿街乞讨 , 但在家族里必然受尽白眼 , 只是项羽后来的成就太逆天了 , 导致司马迁在介绍项羽成长经历的时候写得很容易让人误会 , 比如《项羽本纪》中的这段叙述:
项籍少时 , 学书不成 , 去学剑 , 又不成 。 项梁怒之……项梁杀人 , 与籍避仇于吴中……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梁掩其口 , 曰:毋妄言 , 族矣 。
这段以项羽为主角的描写 , 让人读起来感觉项梁是项羽身边的保镖和保姆 , 而事实恰恰相反 。 当时项梁是项氏家族的族长 , 身边一直都跟着很多宗室子弟 , 这些人既扮演项梁的秘书 , 同时也负责项梁的人身安全 , 项羽就是这堆人中的一员 。
类似项氏家族这样的大家族 , 对自己宗族的下一代有着相应的教育体系(类似后世的族学) , 读书、武艺、兵法都是必修课 , 所以司马迁描写的那段内容 , 真实情况并非是项梁为了项羽的教育和成长 , 特意聘请了专门的老师 , 而是项羽在项氏宗族的族学中不学无术 , 半途而废 , 让作为族长的项梁觉得这个晚辈很没出息 。
【历史故事】项羽的身世:司马迁写得让人误会
文章图片
记得前几年央视有个著名男主持人 , 总喜欢将各国政要挂在嘴边 , 不是某某国总理和他探讨问题 , 就是某某国总统私下给他送礼物 。 咱们还不能说他撒谎吹牛 , 因为在几千人的国际会议上 , 各国政要难免会跟各国的采访人员或主持人交流 , 而他作为央视财经类节目的当红小生 , 自然有机会与这些人接触 , 而各国国家的活动参加多了 , 伴手礼自然也难得手软 。
省略掉会议背景和具体问题等信息 , 只是简略描述自己和这些大人物进行了所谓的平等交流 , 就会产生让人感觉这个人好厉害的错觉 , 司马迁对于项羽早年经历的描写也有些类似 , 或许史学大家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讲故事 , 却在无形中让读者产生了误会 。
二、项羽背后并没有宗族的支持
项羽从一开始就不是项氏家族的继承人 , 自己有儿子的项梁更是从未将项羽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 这些都是司马迁“简要”描写下给读者带来的错觉 。
这也解释了为何鸿门宴的前一天 , 项伯来到刘邦营地通风报信的时候 , 不论是张良还是刘邦都对项伯深信不疑 。
按照我们的正常逻辑 , 如果项羽在项梁死后继承了项氏族长 , 那么项伯作为项氏族人来给刘邦阵营通风报信 , 这本身就相当于背叛了自己的家族 , 相当于在古代社会社死 , 一个救命之恩是不足以让一个人这么做的 , 更重要的是即使项伯这么做了 , 刘邦阵营也会产生怀疑 。
【历史故事】项羽的身世:司马迁写得让人误会
文章图片
可事实是刘邦和张良都对项伯的话深信不疑 , 且项伯自己也基本没有背叛家族的道德包袱 。 能够解释得通的原因只有一个 , 那就是项梁死后 , 继承项氏族长的另有其人 , 并非我们期待的西楚霸王项羽 , 换言之 , 在整个楚汉争霸的过程中 , 项氏一族并没有全力支持项羽 , 而是多方下注了 , 或者说的更赤裸些就是一团散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