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蒙古与奥斯曼的安卡拉决战:“征服者”帖木儿的终极绝响( 三 )
上午10点左右 , 决定两个帝国命运的会战拉开了帷幕 。
对于这场中世纪会战的规模 , 当时留下的记录说 , 奥斯曼土耳其与帖木儿双方各投入了50万大军 , 因此这是一场百万人之间的大厮杀 。 这个数字显然太过夸张 , 难以令人相信 , 现代的研究者认为 , 帖木儿的军队应该在14—16万人之间 , 相对应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则是7—8.5万人 。 虽然众说纷纭 ,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 帖木儿的军队占有巨大的人数优势 。
文章图片
15世纪帖木儿军队的轻骑兵和重骑兵 , 由于受到中亚、中东传统的影响 , 帖木儿的重骑兵比起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重骑兵的马甲更为沉重 , 冲击力与防御力更佳 , 但不能耐久
参战的帖木儿军全为骑兵 , 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 。 轻装骑兵的装备有弓、箭、箭筒、剑、枪、斧、皮囊(储存饮水用的)、18人携带共用帐幕一张(用兽毛作的) 。 而重骑兵的武器装备则有剑、弓、箭、2匹乘马 , 5人携带共用帐幕一张 。 由于受到中亚、中东传统的影响 , 帖木儿的重骑兵比起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重骑兵的马甲更为沉重 , 冲击力与防御力更佳 , 但不能耐久 。
此外帖木儿还在阵前布置了一种秘密武器——战象 。
文章图片
战象是冷兵器时代军队的噩梦
地中海世界原本对战象并不陌生 , 早在汉尼拔时代 , 翻越阿尔卑斯山侵入罗马的迦太基远征军中就有战象的身影 。 不过自从唯一一种能被驯化的非洲象(北非亚种)大约在10世纪左右灭绝后 , 战象已经在中东的战场上绝迹数百年之久 。 但帖木儿在早先远征印度的军事行动中俘获了德里苏丹国军队的战象 , 此刻昔日的“战利品”却变成了帖木儿的“大杀器” 。 这些战象身着好似节日盛装一样的披挂 , 皮肤被漆成红色 , 绿色或其他颜色 , 象背上有一座小木堡 , 木堡用丝绸覆盖 , 木堡的四个角各插有一面旗帜 , 木堡里有5到6名战士 , 象颈上还骑着一名操控战象的人 。 战象被削短的象牙上牢牢绑着两把大刀一样的刃器 。 它们被训练成通过一系列的小跳和急步调整阵型 , 使之始终保持在并排位置反复向敌阵冲杀 。
“雷霆”的王牌
虽然“雷霆”麾下的奥斯曼军队不足9万 , 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 但巴耶塞特一世的信心十足倒也不是空穴来风 。 他的军队分成三部分 , 即由附庸塞尔维亚国王斯蒂芬·拉扎列维奇率领的2万塞尔维亚骑兵部署在左翼 , 由前不久被征服的小亚细亚半岛各突厥人小国军队组成的右翼 , 和由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亲自率领的中路主力 。
而由巴耶塞特一世亲自率领的中路主力也由几部分组成 。 首先是其寄予厚望的“新军”——“耶尼切里军团(Janissary)” 。 这是帝国唯一拿军饷的步兵部队 , 兵源是从被征服的巴尔干各地基督徒挑选的7—12岁男孩 , 即著名的“血供” 。 经过淘汰率高达90%的筛选 , 剩下的人让其改信伊斯兰教 , 加以长达十余年的严格军事训练 , 使其成为蛮勇无情的高效杀人机器之后便进入“耶尼切里军团”终身服役 , 一生不得结婚 , 由于同旧有奥斯曼军队的招募训练体制完全不同 , 故称为“新军” 。 他们头戴醒目的白色尖顶帽 , 身着覆盖到大腿的锁子甲 , 装备有弯刀、长矛和弓箭 。 奥斯曼帝国早期的苏丹们几乎是习惯性地从“耶尼切里军团”中挑选各级官员 。 统计表明 , 在14、15和16世纪 , 2/3的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宰相)来自这些原为基督徒的奴隶们 。 正是这些锦绣前程吸引着原本的基督徒前仆后继地战斗到最后一刻 。
与作为近卫步兵的“耶尼切里军团”相对应的是被称为“波尔特西帕希(SipahisofthePorte)”的近卫骑兵 。 它实际上是苏丹自己的私人卫队 , 其成员主要是从“耶尼切里军团”中挑选出来的身经百战的老兵 。 兵种基本上完全是锁甲重骑兵 , 主要使用弓箭、弯刀、短剑、长矛和战斧 。
- 舍我谈历史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的秘诀
- 『薛岳』外蒙古独立不到一百年,在那边的十几万汉人去哪了?
-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蒙古人?
- 成吉思汗▲号称是女版的成吉思汗,曾经统一蒙古,嫁给了小孩子。
- 历史驿栈▲蒙古军16年才拿下,日军打5年连城门都没摸到,中国“硬汉”城市
- 【芊芊说尽天下事】《元史》为什么元朝皇帝的画像都是穿蒙古服装的呢?
- 『明月清风阁』清朝却两代人就能成功?,为什么明朝二百七十六年都不能征服蒙古
- 「小9娱乐扒」土辽阔却只能养活少量人口?蒙古国家整体水平为何如此低下?
- 长街历史趣闻:用女人征服江山?科尔沁代表的蒙古和清朝到底有怎样的恩怨纠葛?
- 【清军】蒙古骑兵最后的血性:3万铁骑血战8000联军,输在武器不输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