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分类与用法是什么 砚台的用途

砚台的分类与用法是什么?
砚台的种类较多,从其质地可分为玉砚、陶砚、瓷砚、石砚、铜砚、铁砚、银砚、漆砚、瓦砚等,其中石砚根据其石质的分类,种类达43种之多,“四大名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的端砚,河南、山西的澄泥砚,江西婺源(古时由安徽歙州治)的歙(shè)砚,甘肃洮河的洮河砚 。
用法:1、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2、使用须换清水: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
,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 。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
3、用后刷洗: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 。不然残墨乾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 。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哦 。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乾,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
4、新墨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
5、将墨取出: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 。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
端、歙、洮、澄----中华四大名砚欣赏
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 。这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 。其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细致 。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 。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有: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 。
“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
“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
“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 。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
洮河砚:砚石产于甘肃西南的洮砚乡的洮河水底 。色呈墨绿,经研磨后可呈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 。洮河砚在唐代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亮而耐用、蓄水持久而不耗、色浓保湿而利笔等优点 。
澄泥砚:产于山西,澄泥砚的制作先缝绢袋于汾水中,迎浪张开袋口,过滤水中泥沙,一年后袋内泥满,取出风干,制成砚坯,再烧制成质地似陶的砚台,最后经过整璞、雕刻、打磨等一系列工序,澄泥砚石质细腻、光润,以朱砂色和鳝鱼黄色为上乘 。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就已粗见雏形 。刚开始时是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大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 。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
中国四大名砚石的介绍
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 。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
端石产于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 。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 。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 。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 。
《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 。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 。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