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版“闪电战”:奔袭居庸关,闪击怀来城,朱棣800人的逆袭之战

【历史故事】明版“闪电战”:奔袭居庸关,闪击怀来城,朱棣800人的逆袭之战】序章:靖难之役里的“谍战”:兵权尽失的朱棣 , 为什么还能成功起兵
“朝无正臣 , 内有奸恶 , 必训兵讨之 , 以清君侧之恶”
公元1399年夏 , 即建文元年七月初四 , 大明燕王朱棣于府中诱杀北平布政使张昺、北平都指挥使谢贵 , 当夜即率800府兵攻取了北平九门 , 控制了整个北平城 , 靖难之役由此爆发 。
“今祸迫予躬 , 实欲求生 , 不得已也” , 正如朱棣所言 , 靖难之役的发生确实有诸多不得已之处 , 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本是定国安邦的长久之计 , 但错就错在逼之甚急、一味求快 , 前有罢黜五王惹人警惕 , 后又包围王府剑拔弩张 , 可以说 , 燕王谋反完全是建文帝一手促成的 。
不过 , 起兵之初的燕王朱棣并无必胜的把握 , 也让人看不出他有成功的可能 , 这主要是因为建文帝早已编制了一张北平包围网 , 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献率兵屯住开平、临清、山海关 , 调北平、永清二卫兵于彰德、顺德 , 等于是拿走了朱棣的兵权 , 而朱棣手里除了一座北平城 , 就只剩下800府兵 , 双方兵力悬殊 , 他又是如何突出重围的呢?
【历史故事】明版“闪电战”:奔袭居庸关,闪击怀来城,朱棣800人的逆袭之战
文章图片
一、“以卵击石”的开局
按照建文帝的部署 , 北平城内的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都是就近监视燕王的棋子 , 手里的军队无非是北平城的卫戍部队 , 真正的朝廷主力是都督宋忠臣手里的野战军 , 他们大多数屯驻在开平 , 兵力上万 , 仅军马就有八千余 , 该城北依燕山 , 南临渤海 , 距北平城约150公里 , 若按急行军一日百里计算 , 宋忠最快3天可至北平城下 , 当然 , 再加上消息传到开平的时间 , 燕军至少有5天时间可以准备 。
5天 , 时间何其宝贵 , 如果用5天时间征兵 , 朱棣肯定是必死之局 , 一来时间太短 , 不可能招募到足够的兵丁 , 二来新招募的士兵未经训练 , 不可能与野战军对垒 。 因此 , 朱棣的策略是延揽旧部 。
几乎是从控制九门的那天起 , 朱棣的密使就迅速奔赴各大卫所 , 根据《奉天靖难记》的记载:
“甲戌日 , 通州卫指挥房胜等率众以城来归 。 丙子日 , 马宣在蓟州谋起兵乱 , 遂遣指挥朱能等率兵攻拔之 , 生擒马宣 。 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郑亨各以城来归 。 ”
【历史故事】明版“闪电战”:奔袭居庸关,闪击怀来城,朱棣800人的逆袭之战
文章图片
从七月初四到七月初八 , 短短4天时间 , 朱棣就从一座北平孤城迅速扩张至遵化一线 , 而通州、蓟州、遵化的位置恰好是一条直线 , 压在了开平城的正北方 , 距北平的直线距离也是150公里 。
更可喜的是 , 通州、遵化、密云都是全军来投 , 按照明朝卫所制度 , 一卫分为五个千户所 , 每个千户所有兵力1120人 , 一卫即5600人 。 通州、遵化、密云三卫总兵力16800人 , 再加上蓟州投降的军队 , 朱棣此时的兵力已经超过了2万 , 完全可以和开平的宋忠一较高下 。
然而 , 此时的宋忠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故事】明版“闪电战”:奔袭居庸关,闪击怀来城,朱棣800人的逆袭之战
文章图片
二、朝廷军的部署
朱棣起兵以后 , 北平城外忠于建文帝的将领已经分开据守战略要地 , 其中马宣占据蓟州失败 , 俞瑱却成功控制了居庸关 , 而居庸关的位置在北平以西200里 , 山路险峻 , 北平之襟喉 , 百人守之 , 万夫身窥 , 据此可无北顾之忧 。 再加上宋忠屯兵北平东侧的开平 , 燕军有种东西难以兼顾的窘迫 , 如果此时两路人马夹击燕军 , 朱棣的胜算能有多少呢?
可惜 , 宋忠得知朱棣谋反后 , 第一感觉是“大事不好” , 显然他的心理素质是很差的 , 明明自己占据优势 , 反而“甚为忧虑” , 他立即整理全部兵马 , 弃守开平 , 星野兼程 , 直抵俞瑱所在的居庸关 。
宋忠的部署明显是底气不足 , 想先与友军汇合后再图计策 , 所以他以惊人的速度急行500余里 , 愣是从燕军的头上飞了过去 , 生生地忽视了北平城 。 这么一来 , 宋忠就失去了迅速平定叛乱的可能 , 给了燕军整编的时间 , 而且他放弃开平 , 等于是把北平东侧的底盘都放弃了 , 朱棣由此再无东顾之忧 , 这到底是弃车保帅呢 , 还是胆小怕事呢?
【历史故事】明版“闪电战”:奔袭居庸关,闪击怀来城,朱棣800人的逆袭之战
文章图片
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宋忠率兵至居庸关 , 知事不济 , 退保怀来 , 留俞瑱守居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