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晋宋时期政治地理与州镇格局中江州起着战略缓冲的重要地位

东晋一朝 , 在上下游相争的州镇格局中 , 江州的向背显得尤为重要 。 江州若合于荆州 , 上游就更能自主 , 从而对下游的优势也会加大 , 建康将感到威胁 。 江州若控制在建康朝廷之手 , 荆州方镇将难于独立 , 有可能受制于建康 。
在东晋百余年的门阀政治史中 , 控制上下游的门阀士族多次围绕江州展开阴谋诡计的激烈斗争 , 如庾、王江州之争、桓冲和谢氏争夺江州等 ,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对此作了精彩论证 。
【历史故事】晋宋时期政治地理与州镇格局中江州起着战略缓冲的重要地位
文章图片
一、晋宋鼎革后江州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缓冲地位
东晋平定桓玄之乱后 , 大将刘裕逐渐执掌朝政大权 , 先后以北府将领刘敬宣、何无忌、孟怀玉等人为江州刺史 , 控制了江州 。 如果说桓玄家族一度控据江州代表着东晋门阀士族的末日余晖 , 那么刘裕一这位门阀政治的掘墓人一以其北府集团控制江州则标志着江州的控制权逐渐由门阀士族转向了新兴的寒门武人手中 。 刘宋建立后 , 强大的专治皇权开始回归 , 在宗王出镇体制下 , 江州等州镇长期由皇族出镇 。
从东晋到刘宋 , 江州的控制权由门阀士族转为寒门武人和皇族宗室 。 那么 , 江州控制权的转移 , 是否意味着与东晋相比 , 江州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
【历史故事】晋宋时期政治地理与州镇格局中江州起着战略缓冲的重要地位
文章图片
笔者以为 , 江州的战略缓冲地位 , 并不会因晋宋鼎革而发生变化 。 因为王朝虽然更替 , 但南北对峙的外部形势不变 , 来自北魏政权的军事压力并未减轻;而从东晋到刘宋 , 南方王朝内部荆州与扬州依然是东西两大强藩 , 这种荆、扬相争的州镇格局也依然如故 , 因此处于上下游之间的江州 , 其“中流重镇、国之南藩”的战略地位依然重要 。
正如严耕望所指出的那样:“自晋室南渡……形成扬荆两大中心 , 对外固有东西併力之利 , 对内亦有东西抗衡之害……江州为中流重镇 , 东西均势之转变常系于此州……故荆扬争衡 , 得江州者恒胜 , 此殆终南朝不变之局也 。 ”总而言之 , 由东晋到刘宋 , 南北对峙的外部形势和南朝内部荆扬相争的州镇格局决定了江州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制衡地位 。
【历史故事】晋宋时期政治地理与州镇格局中江州起着战略缓冲的重要地位
文章图片
二、刘宋初年统治者对于江州战略地位的认知
那么 , 江州的战略地位 , 具体在刘宋初年统治者的认识中 , 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刘宋建立后 , 宋髙对荆州、扬州、南徐州等强藩异常重视 , 在遗诏中先后对荆、扬诸州镇做出了安排:“高祖以荆州上流形胜 , 地广兵强 , 遗诏诸子次第居之 。 ”“高祖遗诏 , 京口要地 , 去都邑密迩 , 自非宗室近戚 , 不得居之 。 ”宋高祖之后 , 刘宋皇帝遵循既定方针 , 先后以宗室诸王出镇以上诸州 。
宋高祖虽未对宗室出任江州做出直接安排 , 但其在临终前曾告诫太子云:“檀道济虽有干略 , 而无远志 , 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 。 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 。 谢晦数从征伐 , 颇识机变 , 若有同异 , 必此人也 。 小却 , 可以会稽、江州处之 。 ”
【历史故事】晋宋时期政治地理与州镇格局中江州起着战略缓冲的重要地位
文章图片
该则史料表明了刘裕对徐羡之、傅亮、谢晦的处置 , 刘裕认为诸臣中数从征伐、颇识机变的谢晦最有威胁 , 故可以将谢晦安置在会稽或江州 。 刘裕向来对具有威胁潜力的权臣将相防范甚严 , 其诛除司马休之、刘毅、诸葛长民 , 在关中密令沈田子防范王镇恶 。 如若刘裕防范谢晦 , 其必然要严密控制谢晦 。
而刘裕认为将谢晦置于会稽或江州 , 是由于该两地便于朝廷控制 。 祝总斌认为这是刘裕对谢晦不信任的表现 , 但从州镇地位的角度审视 , 贝婊明在刘裕的认识中 , 江州和会稽一样 , 处在朝廷的直接控制之下 , 将颇具威胁的权臣置于江州 , 可以在减轻威胁的同时又便于控制 。 而谢晦、徐羡之、傅亮在行废立之后 , 为了自保而以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 。 ”颇具实力的谢晦 , 只有在出镇荆州后方可与朝廷抗衡 。
【历史故事】晋宋时期政治地理与州镇格局中江州起着战略缓冲的重要地位
文章图片
元嘉十三年 , 刘义宣出任江州刺史 。 刘义宣为政才能拙劣:“上以义宣人才素短 , 不堪居上流 。 ”宋文帝认为其不具备出任强藩荆州的能力 , 但刘义宣却成为首位出任镇江州的刘宋宗王 , 这说明直到元嘉初期 , 在宋文帝的认识中 , 江州的重要性远远低于荆州 , 故人才拙劣的刘义宣虽不堪居上游荆州 , 但却可以出任江州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