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命通会》:不明白阴阳五行,就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体

《三命通会》是阐释命理学理论的巨著 , 命理学正是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为基础 , 以中国传统之术数思想为方法的理论体系 。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思想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解释世界的理论 。 庞朴先生在《阴阳五行探源》一文中提到 , 中国古代固有之文化 , 即使以阴阳五行为骨架所建构的 , 阴阳此消彼长 , 五行生制克化 , 渗透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 。 “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图式 , 几乎就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 。 ”
【历史故事】《三命通会》:不明白阴阳五行,就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体
文章图片
其实 , 早于先秦两汉 ,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就己经开始了运用术数理论来解释世界的探索 。 如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 , 即是以四时十二纪为框架 , 将农业生产、祭祀活动、政治法令等自然、社会要素联系在一起 , 认为他们共同随着四时交替、阴阳消长、五行更迭而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 再如《礼记》中的《月令》篇 , 通过记叙一年四时十二月中的天文、物候现象 , 以及每月应该尊崇的帝王、敬奉的神祇 , 表明了五虫、五声、律吕、五味、五臭、五祀、五脏等事物的一一对应关系 , 并以此分别与阴阳五行相配 , 构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 , 用此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 展现出一副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生态图景 。 《三命通会》亦是汲取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术数思想 , 同时依据中国传统的“天人相合”的思维模式 , 来构建用以解释世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生态系统 。 《三命通会》之基本理念是“推天道以明人事” , 通过对于自然世界的解释 , 来将人置于宇宙自然这一整体的生态环境中去进行分析和探索 。
【历史故事】《三命通会》:不明白阴阳五行,就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体
文章图片
《三命通会》卷一开篇 , 首谈“原造化之始” , 阐明了世界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天人相合”的思想体系 。 “夫天地未立 , 道本天地 , 天地既立 , 则太极之理散在万事 。 由是而五行生焉 , 五行 , 一阴阳 , 五殊二 , 实无余分也 。 阴阳 , 一太极 , 精粗本末无彼此也 。 ”天地混沌未分之际 , 道乃天地宇宙之本 , 后天地分明 , 太极之理散落在每一事物之上 , 由是阴阳、五行次第而生 。 道或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 太极动静生阴阳 , 阴阳交合生五行 , 阴阳五行交感 , 万物化生 。 阴阳五行交感的状况 , 就体现着万物的性质 , 人之禀赋与运命亦是如此 。 “夫命禀于阴阳有生之初 , 非人所能移” , 人之造化同样禀于阴阳 , 由先天所定 。 《三命通会》中讲道 , 若人禀轻清之气 , 又生逢得令之时 , 阴阳五行之气相配中和得当 , 则其先天之质为智、为贤 , 命途更易富贵显达;若人禀浑浊之气 , 又生逢阴阳五行之气衰败之际 , 则其先天之质为愚、为不肖 , 命途则易穷困低微 。 因此 , 若要对人之先天状况以及以后的运命作出分析 , 就需要对人禀气出生之时的自然状况进行描绘 , 以此来推断人的生命潜质与人生历程 。 因此《三命通会》 , 以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术数理论为骨架 , 建构起“天人相合”的自然生态系统 , 以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 从自然宇宙的角度对人作出分析与解释 。
【历史故事】《三命通会》:不明白阴阳五行,就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体
文章图片
五行 , “一曰水 , 二曰火 , 三曰木 , 四曰金 , 五曰土 。 ”这是五行生成之序 。 《三命通会》引《黄帝内经·灵枢》:“太一者 , 水之尊号 。 先天地之母 , 后万物之源 , 认为水即是太一 , 是天地之源 , 自然万物都产生于水 。 水在天地之初就己生成在五行中位列第一 。 水凝聚以成形 , 其中有体积小而味苦者 , 即是火 。 一如人在禀父母阴阳之气而成化时 , 先生左右一肾 , 左肾属水 , 右肾属火 , 故火因水而生位于第二 。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离不开阴阳者的交合 , 水火生成以后 , —如—阴—阳 , 阴阳交合 , 万物化生 , 春生秋成 , 木金相继酬 。 因为有土之包容与承载 , 水、火、木、金自然万物才能各有所归 。 《三命通会》中载朱子之言:“若夫土 , 则水火之所寄 , 金木之所资 , 居中而奠四方 , —体而载万类者也 。 ”土有包育之德性 , 故能包育五行 , 水 。 火、木金皆依赖土之依托而得以生成变化 。
【历史故事】《三命通会》:不明白阴阳五行,就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体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三命通会》:不明白阴阳五行,就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