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也希望在这块健康管理业务里挖宝,今年智能硬件和保险行业的密切合作就与此有一定关系 。可穿戴智能硬件是健康管理的天然抓手 。将其引入健康险首先能成为一项差异化的服务内容,也给了保险代理人在投保后和客户保持沟通的理由;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识别高危人群投保,帮助保险公司积累精准定价经验,控制风险 。
文章插图
华米和德华安顾人寿今年的合作已经落实到了一款重疾险 。再保险公司Gen Re今年承认华米的PAI运动健康评估系统可用于进行寿险承保决策 。
在美国,Apple Watch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在保险行业已经相当常见,其中主要有两个合作层次,第一层次偏重服务,也就是通过硬件跟踪被保险人的健康指标,甚至提供医疗服务,第二类偏重经济,也就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鼓励被投保人运动,为更健康的人提供价格更低的保险服务,用这种方式降低被保险人健康风险(当然这种使用数据的方式在美国也面临争议,并且受到法律的监管) 。
虽然“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险”模式在国内还处在发展的早期,相关技术、数据的归属和法规仍在探索,但可见的趋势是AI实时动态监测人体状态未来将常态化 。以往保险公司为保险服务定价时通常要依靠一张“生命表”,也就是人群总体的生老病死残规律 。而智能可穿戴硬件等设备采集的数据能让保费决策的“颗粒度”精确到个体,而不是一刀切,而这从长期看有可能颠覆保险业传统的基于精算的定价模式 。
手环向下、手表向上,但手环仍有机会
2014年的腕上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还在开荒 。那一年定价79元的小米手环初代横空出世,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手环产品也一度相当风光 。但根据IDC今年Q1的数据,中国手环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21%,这是手环市场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同比下降 。第三季度手环出货量为461万台,同比下降44.2%,而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1068万台,同比仅下降2.3%(手环和手表出货量下降部分原因是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 。
IDC认为,需求正在从智能手环转向手表 。2022年行业的一个主题就是智能手表和手环在低价大屏领域的竞争 。原因之一是消费者对设备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手表能搭载更丰富的功能和第三方应用,而手环的功能场景升级缓慢;另外,两者的价格差距在变小,智能手表的价格越来越亲民,现在100美元以下价位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已经和手环相差无几,而之前在这个价位手环是绝对的主导 。
初代小米手环并没有屏幕,但是逐渐进化出了屏幕,甚至在第四代时出现了彩屏,第六代小米手环的屏幕尺寸达到了1.56英寸,面积比上一代大了50%,功能也一直在做加法,现在已经很难说清它是手环还是手表 。这样的进化史似乎也说明了一个趋势——在大众市场手环和手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
但这并不意味手环这个品类走到了尽头 。王辉认为手环在垂直领域仍会有所作为:“手环是不是应该坚持它真正的样子,比如是不是就应该没有屏幕?手环有可靠无感的特点,如果把一些真正对用户健康有价值的功能加入进去,可能在垂直的场景创造新的增长,比如糖尿病和睡眠跟踪 。”
在这一点上,WHOOP手环也许是一个可参考的案例 。
今年6月职业高尔夫球手Nick Watney正在比赛期间,虽然Watney在三天前刚做了核酸检测,而且感觉身体良好,但是WHOOP手环却提示他的呼吸次数突然飙升 。Watney迅速做了第二次核酸,发现果然中招,这个事件帮助针对精英运动圈子的手环品牌WHOOP加速破圈 。
文章插图
今年WHOOP宣布完成2亿美元的F轮融资,公司估值达36亿美元,在3月份公司宣布用户量比去年增长了7倍 。
在产品设计上,WHOOP一直非常克制——即使到了2021年,WHOOP手环依然没有屏幕 。WHOOP最早瞄准的是NBA、NFL等联盟的职业运动员,要求产品能分析24小时的身体数据变化,包括比赛和训练时的数据,因此“无感”的手环是更好的选择 。清晰的场景和定位产生了清晰的产品逻辑——一切设计围绕7×24生理检测 。这让WHOOP摒弃了屏幕等非必要的设置,并能针对特定场景持续积累数据,改进算法,在垂直领域做出了差异化和壁垒 。因此手环需要做的是从使用场景和定位上和智能手表有所区隔,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
- 为了教会爸妈用智能手机
- 王自如做的首款智能手机如何 王自如造手机
-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学会的8个功能 老年人智能手机必会8个功能
- 智能手机的未来或是终极枢纽
- 我教75岁妈妈玩智能手机
- 自助终端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便捷 智能终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 智能手机OLED屏市场
- 中韩智能手机厂商激烈争夺泰国市场
- 2021拍照手机怎么选
- 欧洲最畅销的5个智能手机品牌